庞统见公孙策不答话,也不说什么,只是抱拳,说:“束竹,保重。”
说罢,便头也不回,骑马走了。
公孙策在原地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难道不是自己要走而庞统来送自己的吗?这,这怎么反过来了?!
既然想不通就不想了,公孙策可没包拯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他摇了摇头,转身也走了。
身后,夕阳将他的影子拉的老长。明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依稀感到了些凉意。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章
一年后,京城。
公孙策走在汴京繁华的大街上,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大声吆喝的小贩,小厮空青亦步亦趋地跟在公孙策的身边护着,生怕一个不留神自家的公子就被磕着碰着了。
公孙策却不知自家家丁的顾虑,反而兴致勃勃的左顾右盼,一览这京师的风采。
“我说公子,您说这包大人是为什么您进京啊?”
“之前不是都和你说了吗,今年皇上二十寿辰,朝廷开恩科,故此让我进京赶考。”
“可是这包大人不是一向知道公子您不愿为官,这回却实在过分,知道您不会拒绝他的所有请求,便逼您参加恩科。”
“不愿为官吗?”公孙策自嘲的想。其实,包拯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不愿为官,若是可以,自己比任何人都想当官。大丈夫生儿在世,谁不想才华得到施展,谁不想名留青史,只是自己……包拯他并不是要逼自己,而是想要让自己得偿所愿。
“……公子?公子您怎么了!”空青见公孙策忽然停下,望着某一处发呆良久,怎么叫也不理,一时慌了神。
公孙策缓过神来,说:“没什么,我们走吧。”
空青想,自从一个月前公子收到包大人的信后,就心神不宁的,别是出什么事才好。
这一年,说长不长,公孙策才做了数把扇子,换下了冬装,时间便过去了。说短也不短,包拯在这一年内却干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后世有人以此时写话本,便叫做:狸猫换太子。
包拯一年前在庐州碰到的苦主,正是这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先帝时的李妃。这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便不在这里多作说明了。只说这包拯险中求胜,为李妃伸冤,终迎来真相大白,沉冤得雪。赵祯得知自己的母亲另有其人后,大怒,一方面令人囚禁刘太后,肃清朝野;另一方面亲自出宫迎接李妃,封为太后。
至此案后,包拯算是彻底出名了。皇上对他恭敬有加,太后对他感激不尽。包拯不仅官复原职,更是获得皇帝亲赐的尚方宝剑,意在斩妖除魔,杀尽天下贪官,平尽天下冤事。
包拯这下可是真正打入朝廷中心人物圈了,就连庞太师也不敢小觑他,最多只是在上下朝时对他翻几个白眼,或是联合朝臣嘲笑他的肤色。包拯对此当然是不在意的,这些年来自己也算是经历过辛酸荣辱,再困难的时候都面对过,哪会怕这么一点不痛不痒的嘲讽。
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只有远在庐州的公孙策和包大娘。
包大娘还好说,包拯复官后一早就想就把她接到京城小住,但包大娘不愿离开庐州的百姓和青天药芦便拒绝了。她平日里也有街坊领居照顾着,生活的挺滋润的。
只是这公孙策,却令包拯头痛了。公孙策是个官迷,他很久之前就知道了。但他也知道,公孙策父亲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地不许公孙策步入仕途,公孙策答应了。然而他很清楚公孙策心里是痛苦的,若是为官,便是对不起父亲,是对父亲不孝;若是不为官,便是对不起自己,是对自己不仁。不管怎么选都是错的,包拯索性就推了公孙策一把,写信给公孙策要他进京赴考。他相信以公孙策的才华,蟾宫折桂绝对不是难事。
虽然他一直知道,在这官场中,若有一子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公孙策来京城,本该住在包拯府上,只不过包拯刚被皇上钦定为本次科考的主考官,为了避嫌,公孙策便住在城东云来客栈里。
临近考试,京城里来来去去的都是全国各地来的考生,这云来客栈环境清幽,算是汴京城内数一数二的大客栈,因此住满了众多像公孙策一样家底丰厚的公子哥们。这么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一起,难免会产生摩擦,不幸的是,公孙策刚到客栈,就赶上了一场不小的摩擦。
话说这大宋重文轻武,文人地位水涨船高,太平了一段时间,便自恃身份尊贵眼高于顶。对于武人,更是三分势利眼看人低。这云来客栈中住的张知公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代表了。
张知为临安人,家中世世代代以贩茶为生,也算是临安城内数一数二的大户。有道是士农工商,商为最下品,虽然金银满屋,见到有官衔的人总是要卑躬屈膝笑脸相迎。这张老爷子受够了了被人瞧不起的苦,一心想要培养出个官家子弟以壮大家族。自己的小儿子张知会说话后,就为他请来临安最好的教书先生。这张知也从小就知道自己身负入朝为官振兴家族的使命,书念的也很是认真,只是这少爷脾气十分的大。这不,头一回出家门,就惹事了。
事情的起因不算复杂,张知的车马在进京途中遇上了暴雨耽误了几日,未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京城。这客栈掌柜一时糊涂,便把张家早前为其预订的客房给了其他人。这张知好不容易才到了客栈,又见原本属于自己的
喜欢(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