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孙策,百姓们一向是敬爱有加的。不说公孙策是包拯包青天的至交,单说在他任上期间的所作所为,就能令百姓赞不绝口。
如今两位风云人物一碰面,自然是引起话题无数。京城茶馆说书摊的上座率,又高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七章
要说庞统对公孙策的心思,懂得的人也不算多,包拯和白玉堂就在其中。包拯凭着敏锐的洞察力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白玉堂却是因为他同时对展昭有着不一样的心思,才发觉的。至于公孙策,他也是猜到了一些,但人庞统也没明说,他自然也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
再说最近公孙策为耶律文才一事忙得不可开交,对于庞统,他的防备心自然就轻了许多,这便给了庞统可乘之机。
此时的公孙策,也还没完全明白自己对庞统的真正心意,只是觉得,庞统这个人,自己还是不见的好。至于为什么不见,他也说不上来,只是潜意识觉得这样很危险。
可庞统就像牛皮糖,甩都甩不掉,更何况他倒贴了上来。
这天,侍郎府看门的刘大爷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就听见外边有人在敲门了。
这中州王还真是有毅力啊。刘大爷心想着,忙不迭去开了门,果然是庞统。
庞统大大方方进了门,向刘大爷问了声好,路过花圃,同花匠小赵打了声招呼,又途径前院,指点了早起练功的展昭几下,脚下却是一点儿也不停顿,直奔公孙策所在的厢房。
公孙策不是个爱睡懒觉之人,却也不太习惯早起。从前为了上早朝他不得不早起,可自从病了后就不用再上朝了。而病好之后,正好赶上耶律文才来宋,赵祯特批他可以不用上朝,专心处理对辽一事。但自从庞统天天大一清早就登门拜访开始,他也不得不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他庞大少爷可不管那些有的没的礼数,他一来,就径自来到自己的卧房了,若是不早起,自己的睡相可不是被看了个遍?
庞统来时公孙策已洗漱完毕,也同往常一样,在读书。辽国来访一事占用了公孙策不少时间,但对于学问一事,他却也没有丝毫怠慢。
听见庞统进门的脚步,他头也没抬,倒是庞统开口说:“没记错的话,和辽方约定的最后期限就是后天了吧?”
公孙策应了一声:“唔。”
辽国来访,大宋也不会让他们一直待下去的,况且辽国现在要对高丽作战,他们也不宜久留。这次辽国提出的借兵,大宋也不是完全没有表示,大宋答应借兵两万给辽国,但耶律文才看起来却并不是太满意。
辽方不满意的原因也是不难猜。来大宋这么久,却一直没有打听到《兵略》的下落,如今眼看着要走了,饶是耶律文才再是聪明也不得不采取些非常手段了。
而他的非常手段,却是要从公孙策这里下手。
公孙策与庞统关系不一般,这事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何况是一直有意打探庞统消息的耶律文才?在京城这些日子,耶律文才想尽办法,派出了无数探子混进中州王府,可惜庞统在这一方面却是十分警惕,不仅王府的守卫由他的亲兵飞云骑全权负责,就连最底层的打杂的下人,也都是庞家家养的奴才。要想混进去,这条路行不通。
耶律文才实在是被这森严的规律折磨得没办法了,才想要另辟蹊径,从公孙策这里下手。
早年在苏州时耶律文才与公孙策的关系确实很好,可惜如今各为其主,两人各自代表了一整个国家的利益,若是再谈交情,那未免也太儿戏了些。两人都是聪明人,都很清楚这其中的道理,因此,虽然耶律文才来京城的日子也不短,公孙策又是宋方的大使,但两人除了官面上的往来,在私底下却是没有交往过。
但就在昨天,公孙策收到了耶律文才的拜帖。
庞统也看到了这个帖子,随意翻了两下,对公孙策说:“你和耶律文才的关系还是很好?”
风轻云淡的口吻,漫不经心的表情,看上去,庞统就像是在问公孙策:“你吃了吗?”
公孙策顿了一下,也没抬头,说:“那次在苏州别后…..以后就没来往过了。”
和耶律文才的相别,对公孙策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开心事,因为也是那次,公孙策和庞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争辩,最终导致二人分手。
庞统一听,原来紧握的双手稍稍放松了,说:“那他怎么会忽然想要来访?”
公孙策也是满头雾水:“辽人的思路,谁知道呢?”
早饭后,耶律文才一行人就到访了。
这次来访的名义上是私交,耶律文才也确实表现的很家常。一袭月白色宽袖广身袍,头戴黑冠,手执纸扇,这幅模样,倒是和初见公孙策时同出一撤。
对于寒暄一事,耶律文才这个南院大王自然是轻车驾熟,公孙策在官场上摸打滚爬了几年,也不陌生,因此这会面的气氛,还算是和睦,一点也看不出就在前一天,这两人还为了大宋应该借多少兵给辽国而争执不休。
寒暄过后,耶律文才话题一转,转向了一旁无事看热闹的庞统身上:“中州王和公孙贤弟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啊,实在是难得。”
庞统知道耶律文才是在说几年前苏州初见一事,笑了笑,没做回答。
耶律文才也不气馁,接着说:“当日苏州相见,本王同中州王却是没怎么往来,现在想起,实在遗憾。如今正巧我们三人京城
喜欢(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