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大,派去的侍卫便抬着一块木板跑了回来。领头的侍卫表示,据他检查,其他那几块木板都完好无损,只有他们抬回的这块木板上出现了一个原来没有的,约一指来宽的孔洞。柴荣等人闻言上前观瞧,发现在木板中间靠上的位置果然有一个圆洞,显然是被某种东西穿透造成的。
这时,在王崤峻的授意下,曾志林将燧发枪放回箱子,走上前来说道:“陛下,那圆洞便是被燧发枪射出的铅弹击穿的孔洞。如果陛下派人仔细查找的话,应该可以在木板后面一定距离之内,发现那颗铅弹。”
说着,曾志林又向柴荣等人大致讲解了一下燧发枪的工作原理,以及黑火药和铅弹在射击过程中所发展的作用。当然,考虑到对方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曾志林讲的非常粗略,并没有过多的使用现代词汇和物理原理,只是让对方大概明白铅弹是在黑火药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的力量推动下从枪管中飞出去的。同时,曾志林还大概介绍了一下燧发枪的基本性能数据——全枪长约六尺四寸(汉尺,相当于一点五米);重十斤半(因为这批燧发枪使用的是新型钢材,所以比最早的型号轻一些);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二百二十米,但考虑到射击精度,在面对小股敌人时,最好放到六十步以内再射击);使用标准装药时,有效射程内可杀伤无甲或仅着皮甲的士兵,百步内可杀伤重甲士兵、击穿一寸厚的木板。
曾志林的说法得到了柴荣等人的认可,虽然在射程方面还需要再做些测试,但在威力方面,燧发枪比普通弓弩强是显而易见的。除非是使用大型的弩机,不然普通弓弩是不可能穿透一寸厚的木板的。可问题是大型弩机远比这燧发枪复杂得多、笨重得多,无论是在操作性上还是灵活性上都有差得远了。
当然,柴荣等人在看到燧发枪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其缺点——操作比普通弓弩复杂、射击速度较慢。负责演示的曾志林应该算是非常熟悉这种武器了,可他开一枪也需要花费十几息的时间。这样算下来,即便是从敌人一进入有效射程就射击,而且射手没有受到敌人的干扰,那么到敌人近身前最多也就可以射击两次。同样的时间内,一名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可以射出五、六箭乃至十余箭。
在柴荣等人看来,此件武器似乎更适合于据守时使用。这样有城墙为依托,射手可以很从容的装弹、射击,利用燧发枪的射程和威力优势杀伤敌人。因此,在拿起一支燧发枪仔细观看了一会儿后,柴荣说道:“这燧发枪好虽好,就是射击的过程太繁琐,射击速度太慢,作为守城武器尚可,若是用于野战效果就要差许多了。”
“陛下所言极是”张姓大臣附和道,“臣以为,这燧发枪使用起来远没有弓弩简单,只怕士兵们学习起来也会有困难。而且,即便士兵能够熟练掌握,在敌人步步进逼的时候,也可能会因为心中紧张而忙中出错,使得其效力发挥不出来。”
赵匡胤略微沉思了一会儿,问道:“曾志林,陛下和张大人所说的燧发枪的这些缺点想必汝也都知晓,不知在海外岛国使用时,可曾有人琢磨出了破解之法?”
解决燧发枪缺点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这破枪扔一边,换用后装线膛枪。而且,这会儿正在宫外等候的亲卫手中就有——在“代表团”出发前武器科造出了六支步枪,李俊武考虑到众人的安全,让他们带上了四支步枪和二百发子弹——把他们叫进来演示一下,肯定会让柴荣等人特别是那位爱挑刺儿的张大人心服口服。
不过,曾志林也就是心里想想,没有委员会的授权,他可不能向柴荣等人透露任何新式步枪的信息。因此,对于赵匡胤的问题,曾志林只能答道:“回赵大人的话,燧发枪与弓弩比,在射击速度上确有不足。但是,这种不足一方面可以通过勤加练习来尽量弥补;另一方面,海外岛国也曾针对这种不足制定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术,称为‘三段射击术’。”
说着,曾志林便把“三段射”的含义向柴荣等人做了解释。而后,又在徐绍安和王峰的协助下,为柴荣等人实际展示了一下“三段射”的具体操作方法。
当曾、徐、王三人通过娴熟的配合,实现了基本不间断的射击效果后,柴荣等人终于看到了将燧发枪用于战场的可能性。
在曾志林等人结束射击演示后,赵匡胤又问道:“若要达到尔等三人这样的熟练程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曾志林答道:“回赵大人的话,从拿到枪开始,到达到刚才这样的熟练程度,小人和八哥徐绍安都只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不过,由于小人和八哥在海外岛国时就曾接触过火器,在幽州又负责统领家中的护卫,所以对燧发枪的特点比较了解,平时的操练时间也比较长,掌握使用技巧要比常人快一些。
像二十七弟这样,对火器有些了解,又从未使用过的人来说,熟练掌握燧发枪操作花了大概二十天时间。如果换作是从未接触过此枪,又对火器一无所知的普通士兵的话,以小人训练家中护卫的经验看,要达到刚才的水平,恐怕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
得知普通士兵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达到刚才曾志林等人的熟练程度,使得赵匡胤想建议柴荣将燧发枪装备禁军的愿望更强烈了。毕竟与训练一名入门级弓箭手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相比,燧发枪两、三
喜欢新宋英烈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