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台后的印小老板只是礼貌地笑了笑,用毛巾擦**手上的浊夜,抬手指向紧闭的木门。
他说:“您慢走,路上小心,我还有东西要收拾,就不送您了。”
谈话不欢而散。
印桐心里清楚,打从他一年前从的单身公寓里搬出来后,他就已经和小姑娘要求里的“听话懂事”背道而驰。他不再是个好孩子,不再心甘情愿地接受的控制,哪怕他现在依旧处于对方的庇佑下,反抗心却如同疯长的杂草,一点点漫盖了他的意识。
他就像个叛逆期的少年。
他很难说出这种反抗是好是坏,然而“大逆不道”的行为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他自由的空间。
这姑且可以被称作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不知道哪里是的底线,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要得到这样的禁锢,也不知道这姑娘什么时候会彻底爆发。
他受够了她的禁锢,受够了她的掌控欲,受够了她无时无刻的猜忌。
如果条件允许,如果不会发飙,印桐晚上回去就想直接拆了家里的监控器。
可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一边捂着口袋里的信,感叹着这玩意可真是个大麻烦,一边又忍不住有点小期待,巴不得多来几封激得和他摊牌。
一定隐瞒了什么。
印桐想。没有什么秘密,是永远不为人知的。
……
然而无论印桐是否期待,该来的信件都会风雨无阻地准时到访。
在惹毛了的第三天,他收到了那位陌生土豪寄来的第三封信,依旧是熟悉的信封,依旧是整齐的落款,正面的收件人只写了“印桐”的名字,寄件地址还是一片空白。
印桐在快递小哥的光屏上签了字,顺便收获了一个不好意思的苦笑。
倘若这件事发生在小说里,站在他面前的快递小哥势必会成为读者的重点怀疑对象,毕竟这家伙来得巧出场频率又高,说起话来遮遮掩掩,怎么看问题都不少。
然而现实不是小说,“意外”的可能性终究无法避免。大多数文艺工作者都愿意将这种“意外”称为“美好的巧合”,所以印桐希望,这个快递小哥的出现也只是个巧合。
他实在不太喜欢被算计的感觉。
早上15,印桐带着新鲜出炉的第三封信,在清晨的甜品屋门口“偶遇”了忙碌的偶像小姐。
她穿着一身嘻哈范的黑夹克,过大的衣摆下方露出雪白的裙尾,压低的鸭舌帽下藏着一张冷冰冰的小脸,抿紧的薄唇已经冻得有几分发白。
印桐不知道她几点来的,但肯定到得比自己早。中央城的寒冬总是能抽干人身体里残存的暖意,他实在想不通,自己到底有什么高昂的价值,值得当红偶像起早贪黑肝脑涂地。
他知道在监视他,对方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倘若早上快递到的时候就在看监控,那么等她收拾好抵达甜品屋门口,确实能比印桐早上一些。
印桐实在理解不了这种监视的意义,然而“毫无隐私”是小姑娘同意他住出去的先决条件,相对来说比“禁足”好一点。中央城律法严苛,对于他这种没有“落户”的外来客,监护人是必不可少的硬性规定,更何况自己也觉得她允许印桐搬家已经是莫大的“恩赐”,装个摄像头什么的,根本不值一提。
站在逐渐上升的卷闸门前,仰着头伸出手,倨傲地命令道:“给我。”
印桐笑了一下,点开光屏上的“开门”键,拍了拍口袋里的信封。
他说:“急什么,我们可以进去一起品鉴。”
比他想得要看重这封信。
在印桐简短的只有三年的记忆里,几乎同时扮演了“家人”和“朋友”的角色,她在他身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将他从一无所知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后亲手塞进自己打造的“牢笼”里。
她就像在玩养成游戏。
印小老板收拾好店里的东西,在小姑娘不耐烦的敲桌声中,坐到了吧台里的高脚凳上。
他取出口袋里的信,几乎是瞬间伸手来抢。印桐向后弯腰躲了一下,在小姑娘几乎喷火的目光中,浅笑着撕开了信封。
他说:“急什么,我念给你听。”
“你把信给我。”
“我念给你听不是也一样吗?”
“你把信给我!”看上去不过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愤怒地爬上吧台,她单腿压着台面,伸手扯得印桐衣领都变了形。
她瞪着眼睛,狰狞得就像阴沟里的野狗。印桐好整以暇地伸手抚上她的眼睛,他说:“宝贝啊,你到底不想让我看到什么?”
被他压在手下的女孩剧烈地颤抖了一下,瞬间消声噤气,敛去了浑身的锐利。
她像个被戳破的气球,泄了力气瘫坐回凳子上。
印桐轻抚着她的发顶,看着她颤抖的睫羽下苍白的嘴唇,他说:“你乖一点,我这就念给你听。”
……
第三封信比前两封更恶心,开篇就是大片污浊的墨迹,扭曲的字体宛若稚龄儿童的涂鸦,歪七扭八地倒在发黄的横格纸上。
喜欢戏剧性死亡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