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汉唐将这些游牧民族安置在河北河东陕西北部,当然这个政策肯定是错误了,不过也是无奈之举,将这些游牧民族主体搁在这里,一是寒潮影响不会大,不大就不会饿死人,就不会入侵中原,同时他们放在这里,等于变相地形成一道长城,北方还有游牧民族,但南下时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则是胡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武则天年代,后突厥南下,逼得武则天以狄仁杰为元帅前去河北,实际上那次后突厥入侵,伤害最多的还是安置在河北北部的胡人!
这个情况王巨也说过了。
但说的,不是说这个安置政策,而是说燕云地区对契丹的重要性。
可就是有了燕云地区,粮食问题还是契丹的危机之一,有了这个杂粮,契丹就不会为粮食危机困惑。
现在宋朝做了很多让步,那见好就收吧。
然而耶律宽也不简单的,他刚要开口,范纯仁开口了,恩,宋朝内部有情况,他及时闭上了嘴巴,看着范纯仁。
随着,范纯仁……
他忽然想到了王巨,想到了富弼。
中心是富弼,是王巨开讲时关于富弼的一段话。
王巨未去陕西前,开讲了唐朝的牛李党争,接着就说到了富弼出使辽国。
庆历战争打了数年之久,给宋夏两国百姓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西夏百姓吃老鼠,观音土与树皮,宋朝情况同样不是很好,以至一场小旱灾,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张海、郭邈山、李铁枪起义在后面,前面是辽国借机来勒索宋朝。在这种情况下,富弼出使辽国。第一次出使,搭成了两个大方向,富弼逼迫辽兴宗放弃对关南十县领土的要求,要钱可以给钱,如果辽国能约束李元昊停止用兵,宋朝则增加二十万,如果不能,只能增加十万。
后面这一条很重要,这才导致辽兴宗兵伐西夏,河曲惨败,西夏同样雪上加霜,然后才有了“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也就是宋朝最长时间的一段和平时光。
不过富弼不甘心,让吕夷简强行在国书附加了三个要求,我们宋朝给了,但两国边境上湖塘不得扩大,两国不得于边境添兵,两国不得收留对方逃亡人员。
这三个附加的要求同样很重要,因为辽国屡屡用宋朝于边境扩大湖塘说事,但他们自己儿也在做,要我们宋朝不增加边境实力,你们也不得于边境增加实力与防御厚度!
还有边境不得增兵,就象庆州之战,辽国隐晦地出兵,正是这一条,始终没有真正将兵力调到前线边境处。当然,也约束着宋朝,比如王巨提议的训练边兵,也是在二线训练边兵,而不是真正的最前线,这有效地保障了两国和平。
吕夷简与诸相公起草国书誓书,两份国书,三份誓书,以及相关的副本,一共十份。富弼再度先行去了辽国,原因是时间太过紧迫,可他终是文臣,速度有限,因此让他先行,后面用特脚递方式将国书追交给富弼。然而这十份文件到了武强,才追交给了富弼,这让富弼产生怀疑,于是冒着风险打开来看,发现他提出的三个要求不见了。
富弼大怒,按照制度,他无法回来了,不过正好他的好友蔡挺在长寿老家守孝,于是请求蔡挺赴京责问吕夷简,吕夷简回答说,国书不用更改,这三个要求可以口陈给辽人。
富弼更怒,不顾制度,暴跳着回到京城,向吕夷简开火,“语益侵夷简”,吕夷简让他弄得没办法,只好说,此误尔,当改正。富弼老岳父晏殊在边上也和稀泥,富弼气愤地说,晏殊是奸邪,与吕夷简结党营私,欺骗陛下。
这种种,导致了后来的君子们一起炮打吕夷简。
但王巨却说得更深一层,首先是吕夷简为什么这么做,吕夷简肯定不是奸臣,并且提议富弼出使辽国的,正是吕夷简,别的大臣没有这个胆量与气骨,去了也谈不好!不但富弼,如韩琦、庞籍与范仲淹的重用,全部是吕夷简陆续提拨上来的!
那么为什么吕夷简这么做,当时是将君子们气坏了,然而背后的情况,是宋朝危机越来越重,如果辽国真的在那时候出兵宋朝,宋朝在辽夏两国进攻下,都可能有……亡国之危,所以吕夷简担心这三个要求太过强硬,怕辽国不同意,没有写在国书上!
当然,那次富弼两次出使辽国,表现得有礼有节,确实做得不错,能够名垂史册。
不过万一呢?
这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寇准将宋真宗推到了澶州前线,成功了,因此寇准成了宋朝名臣,甚至让后人都看不到寇准身上的许多缺点,比如他看不起南方人(为后来南北之争留下了隐患),任人唯亲,等等。
但后面呢,比如大太监王振将明英宗朱祁镇蛊惑到了土木堡……或者东京保卫战时,李纲暗中提前将徽钦二帝转移到洛阳,不让金人成功“斩首”……
作为一国首相,这种担心是能理解的。
可是没有多少人理解吕夷简的苦心,然后有了倒吕事件,君子上
喜欢暗黑大宋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