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
剑州城,也即普安县城,之所以能成为两川北面要塞,除却其前有剑阁天险外,城池本身坐落的位置,跟城池周围的地势,都是重要原因。
横冲、龙骧、虎卫三军,尽数抵达剑州城下,将城池团团围住的时候,已是当日午后。在这之前,三军将士花却了很多时间,去埋填城前的河流,并且将河水引向他处。若非如此,三军根本不能尽数在城前展开。
傍晚时分,三军开始攻城。
在攻城之前,李从璟针对后山王晖所部,另作了一番布置,他将飞云军、百战军摆在攻城大军两翼,对前者进行牵制,防其从侧面袭扰。
剑州城的布局,是牙城依绕后山建造在它的前面,故而后山的王晖所部,既能进城守卫城池,又能出城袭扰攻城军队,在战事不利之时,还能依此撤退。
不过,李从璟只需要防备王晖出城挑战,而不需要防备他逃跑——这反倒是他希望的。至于王晖出城袭击,李从璟虽说要做防备,却也丝毫不惧,无论是野战还是其它,李从璟都对禁军的战力有充分把握。
攻城战自傍晚开始,连夜猛攻,不曾片刻停息——这便是兵力占优的好处了,三军将士可以用车轮战术,轮流攻城、轮流休息,让剑州城不得片刻**。
剑州战事,一日三报给成都,李肇兵败,大军被迫回防城池的消息,孟知祥当夜就知晓了。
他阅罢战报之后大惊失色,连夜召集幕僚、将官,来商议剑州战事。
幕僚、将官们都表示十分担忧,河桥失守,王师无疑会进行攻城战,这就像一块大石已经悬在头顶,落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听罢幕僚、将官们七嘴八舌的议论,高居帅位的孟知祥一言不发,没有表露出任何情绪。
苏愿沉思了许久,在众人都说过话后,这才缓缓开口,向孟知祥进言道:“李肇虽有小败,但剑州形势未必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剑州城小不假,然城防坚固,防御工事齐全,可称重镇。城池小,战线就小,加之剑州有万余兵马,纵然唐军兵力数倍,也无法展开,无法尽数发挥兵力优势,故而剑州城池并不易破——这与遂州难破是同样道理。”
孟知祥点点头,示意苏愿继续往下说。
苏愿继续道:“李从璟劳师远征,粮草运输很是不便。其军粮取用,或从洛阳运输,或从关右征调,前者路途消耗巨大,后者关右难以承受,又且,无论其采用何种办法,都要经过剑阁,势必大大增加运输难度与损耗。如此一来,李从璟攻剑州,必求速战速决,一旦战事持久,粮草损耗过大以至粮草不济,或者各地天怒人怨,徒生变故,于彼极为不利。”
苏愿瞧了孟知祥一眼,又继续道:“如此,剑州只需坚守一段时日,李从璟后继乏力,必定不战自溃,剑州之围也就迎刃而解。”
“言之有理!”这等形势苏愿能认清,孟知祥如何不能明白?他不说,是想有人替他说出来,这样效果更好,当下见人心已定,便道:“剑州重镇,坚守逾月不成问题。只要两川齐心,李从璟必定铩羽而归。当务之急,是联络李绍斌,我等且先合力拿下遂州、合州,将这两颗眼中钉除去,让李从璟没有可以呼应之处,他自然就会知难而退!”
众人闻言,无不赞叹一声大帅英明。
夜已深,李从璟在帅帐中处理军务,营外,剑州城战事正紧,交战声如夏雷。
谢鱼竿、朱厹等军务司马前来禀报军粮调度情况。
“大军辎重营携带的粮草,足够大军半月之用;后续粮草,经由陈仓正加紧运来,头一批粮草五千石,已经运抵永定关,数日后便会运达大营;朝廷最新调度一批万石军粮,已与三日前运抵陈仓。陈仓目前的存粮,足够前线大军四月之用。”谢鱼竿手里摊开一本小册子,照本宣科一番。合上册子后总结道:“原本预备的半载军粮,预计在一月后能尽数抵达陈仓。”
百石军粮,够一万大军一日之用,万石军粮,可以支撑眼下数万大军半月之用。当然,肉食、医药等其他补给要另算。
在陈仓至剑州的路上,一批批军粮,正流水也似,不停运往北山,而在更多地方,无数条粮草溪流,正在汇入陈仓这座大湖。粮草运输,如同河流一般,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所谓粮道,意即如此,所以一旦粮道被袭毁,不难想象其灾难程度。
得益于帝国这几年的太平祥和,百姓耕者有其田,粮食产量大为增加,粮仓才能如此充盈,也因此,李从璟能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策略贯彻得彻底,是以陈仓存粮丰富。
这时,孟平掀开帘子进帐,坐到帐中一张案桌后,倒了一碗水仰头一灌。
与谢鱼竿、朱厹等说完事,李从璟转头问孟平,“战事如何?”
孟平放下碗,抹了一把嘴,“再有半个时辰,横冲军就该被龙骧军换下来了,估摸着在这之前,横冲军难以在城头站稳脚跟。”
“哦?”李从璟眉头微扬,显然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
“城门撞了许多次,没能撞破,城墙倒是轰塌了一段,被贼军用木女墙挡住了,也没能杀进去。”孟平嘿然道,“高行周正在发脾气呢,好家伙,暴跳如雷,他麾下那些将领,挨个儿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这厮好不容易抢到了先锋,却没能如愿以偿拿下城池,也怪不得他恼怒。”
“已近子时,如此说来,
喜欢十国帝王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