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这时就问“你们到帝都后打算怎么做啊?”
李毅就说“我们从来还没有去过帝都,先到后可能先熟悉熟悉帝都,然后再考虑学业的事情,张文兄打算进入国子监去继续进行深造,我吧,还没有想好,是否需要进入国子监去学习。”
王允就说“这样啊,你们安排的很好,打算也很不错,想我年轻的时候去帝都,那时也是很兴奋,整整游玩了帝都好几个月呢,感到帝都繁华无比,很多景点都让我流连忘返,差点就被这繁华的景象迷失了,哈哈。”
王允边哈哈的笑着,边回忆起年少轻狂的岁月,眼里流露出怀念的眼神,看来帝都在他年少的时候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留下了当时美好的回忆。
王允笑完就对着李毅说“张文稳重,年纪也大了,知道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他进国子监去继续学习就是好的选择,你呢,怎么对进入国子监学习还有什么犹豫吗,说出来,让我给你分析分析下厉害关系。”
李毅就笑着答到“没有什么可犹豫的,我就是想通过游学的这几年,想系统的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毕竟我以后的目标是从军,所以进入国子监去学习我觉得会浪费游学的这几年时间,再说我也感觉到我的知识在西山书院学的差不多了,进入国子监继续学习也没有多大的提高了,这样的话就造成重复了,也就白白的浪费这几年时光了。”
王允说“进入国子监学习怎么会重复呢,到时你们的老师不一样了,所学的知识也不一样,接触的人群也不一样,你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接触的人群也扩张了你的交际圈,对你以后还是很有好处的,再说,你想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没有专门的学院给你学习,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你学习,国子监有很多的博士,他们都对兵法有研究,你也可以跟着他们学习嘛,兵法千个人有千种理解和解读,主要还是看个人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实际操练,所以我还是建议你到国子监去继续深造。”
李毅知道王允还是希望他放弃从军,继续学文的,从李毅他现在的表现来看,以后成为一个很有名望的文人很有可能的,从现在他表现出来的文采,只要他保持现在的文化知识,就能够闯出一片天空的,李毅以前作的诗,王允有拿给他朋友看,朋友们都对李毅的才华评价很高,他本人也是文人,也能看出诗的优劣,所以很是看好李毅的未来,他本人也对李毅评价很高。
李毅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清楚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清楚的知道汉末混乱国子监没有出现一个有名气的人才,未来的三国牛人反而颍川出的多,所以他没有必要到国子监去浪费自己的时间,反而是颍川到很有必要去一下,去颍川书院找到一两个牛人辅助自己,到时自己就偷着笑了,现在颍川的那些牛人大的还没有名气,还没有显示才华,小的还比较小,有的是半大孩子,有的现在还还是一个小屁孩,这些想法又不能和王允说,所以只能应付他了。
李毅就说“王伯伯你说的很对,但是我不是很想再去书院学习了,如果在帝都没有找到很好的兵法老师的话,我就蹭现在还年轻,蹭现在还很自由,蹭现在还没有压力,想要好好的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欣赏各地的风俗民情,丈量祖国的万里边疆,到时也不枉游学了这几年,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时光,增加见识中也深刻的了解了祖国。”
王允就说“还真是可惜了,你为什么一定要从军呢?”
李毅就说“从军是我从小立下的志向,我希望学习卫青将军,霍去病将军那边保我大汉江山的安稳,保家卫国,开疆扩土就是我从小立下的宏愿。”
王允知道这时也说服不了李毅,弃武从文看来还是慢慢来,想到了这些,王允就说“自古以来很多文人从武的很多,而且仗打的很好的有很多,看看我们大汉单纯的军人主持一军的很少,反而当将军的都是文采很好的文人,你也可以从这方面出发,从这方面的角度努力嘛,比你去当兵,从一个小兵成长起来要容易的很多。”
李毅没有想到王允会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并且为他的未来成长进行设计,虽然他知道历史上的王允名声很坏,评价也不好,结局也很不好,李毅看着王允,现在的王允完全没有历史上演出连环计那样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别人,算计别人阴险的人,现在的王允确实有让人佩服的地方,也让人讨厌不起来。
李毅来河东见王允的时候本来没有想和王允深交,出于王明的角度和礼节方面的考虑,还是从河东过的时候来见了王允,没有想到王允给他的印象和历史上写的完全不一样,自己现在一点也不讨厌,并且觉得王允也有其人格魅力和处事方法,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但是三国志写的应该是真实的,证明以后王允会使用美人计,也会被叛军杀死,李毅想到以后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自己有能力的话就尽量保存王允及其家小,这也算是王允接下的善缘吧。
李毅知道会辜负王允的一片好心了,现在也不能对王允说清楚,这些事情是解释不清楚的,所以李毅明就对王允说“多谢伯父的好意,我会慎重考虑的。”
王允还是比较满意李毅的回答,就笑着对他们说,我
喜欢汉末铁骑踏天下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