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和父亲密议朝政大事。
“你三弟纳妾了,你知道不知道?”宇文松问。宇文太后一愣,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明白父亲怎么问起这个。“你知道娶的是谁吗?就是当年中山王叛乱时,陶家的那个女孩儿。”宇文松看了女儿一眼,果然见她脸上露出惊诧之色。
当年中山王带兵叛乱,是宇文太后亲自下懿旨命自己父王去剿灭叛军,陶家的一个儿子当时是中山王府的幕僚,因此受到牵连。传说中山王知道自己即将事败,将自己的印信交给了陶家人,可是宇文松带兵抄了陶家之后,却什么都没找到。中山王的印信从此下落不明。
陶家被抄家后,男人全被发配充军,女人则全都被辗转送到各地充为官妓。然而,想不到的是,紫苏竟是陶家的后代。
“父亲是觉得,从紫苏那里能找到中山王印信的线索?”宇文太后思忖道。宇文松道:“中山国目前平安无事,这个天下也早已易主多年。为父曾听人说过,汉代中山国的第一代国主靖王刘胜的墓中埋有大量珍宝和名剑,只是墓穴中布了机关,要开启中山靖王墓,必须要有中山国的印信。司马氏得天下之后,并没有废掉中山国,而是让刘家人继续驻守,因此那时中山王叛乱时遗失的印信很有可能就是中山靖王家族世代相传的那枚印。”
“父亲的意思是,珍宝归朝廷,名剑归父亲?”宇文太后当然猜到了父亲的用意。宇文松点点头。宇文太后道:“可是这么一来,势必要告诉紫苏她的身世。她一旦知道,只怕要恨咱们齐王府。况且女儿想不明白,这和三弟娶她有什么关系。”
“紫苏并不是陶家的后代,她是中山王的女儿。这一点,为父本来不知道,后来颖夫人跟为父提起,她那时回乡省亲,见过紫苏一次。陶家人把紫苏当成公主一样礼待,你想想,对自己的女儿会这样吗?必然是中山王夫妇早就做好了准备,把女儿和印信一起交给了陶家人。而且,最重要的是,看守剑庐的老陶恰恰也是陶家人,曾是中山王的贴身侍卫。”宇文松向女儿释疑。
宇文太后这才恍然,老陶在齐王府多年,对宇文松忠心耿耿,但从来没听宇文松提起他的身世,想不到竟是中山王府的侍卫。只是他怎么会归顺到齐王府麾下,这大概也只有宇文松和老陶自己心里才有数了。
“十八年前,中山王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很快将女儿送到幕僚陶家抚养,对外宣称女儿死了。十年前,中山王死于叛乱,他的这个女儿和陶家的女眷一起,被送到各地的教坊司。为父当时忙于军务,无心查访这件事,等为父再去查访,早已无所踪。看来世事不能强求,越是强求越是不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反而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宇文松志得意满的说。
宇文太后终于点了点头:“三弟娶了紫苏,紫苏必然会将印信作为嫁妆带进齐王府。她虽然不见得知道自己的身世,那印信却必然会随身携带。陶家人不可能不跟她说那印信的重要性。只要那印信进了齐王府,还怕落不到咱们父女手里?父亲,您果真英明。如今朝廷财力日益匮乏,正需要这一大笔珍宝扩充军备,以备不日北伐。”
朝廷偏安一隅,终究不是回事,这也是宇文太后日夜悬心的忧虑。朝中虽有良将,然而粮饷却支不出来。这么多年,司马氏皇族只知享乐,早已坐吃山空,如不是因此,朝廷又怎会被迫放弃北方疆域,导致江山沦陷、皇室东渡。
作者有话要说:要是让大家都消停过日子,我还混什么混啊,哈。
子嗣
紫苏嫁进王府后,与人为善,很快在齐王府上下深得人心,连凤藻对她也渐渐消除了敌意,与她和平共处。
长公主见宇文啸风和宇文逸风接连纳妾,而自己的儿子宇文长风和溪月生了一个女儿后,就再没有生孩子,心中有些着急。想让儿子纳妾,又怕他不答应。就算儿子答应,儿媳妇也未必答应。儿子虽然孝顺,却也很听妻子的话,这一点,长公主早就看出来了。
就在长公主犹豫不决的时候,颖夫人和菊夫人来给她请安,无意中说起青鸾怀孕的情形。颖夫人笑道:“看青鸾的胎气,像是儿子。啸风倒真是好福气。”菊夫人也附和道:“我上回去看她,大夫正在给她诊脉,也说像是儿子。”长公主勉强一笑:“那当然好。”
只是她心里如何不急,没有儿子就是没有继承人,意味着王位不保。她担心儿子若是因此而失去王位的继承权,岂不是得不偿失。不行,必得想个办法劝说儿子纳妾。
找了个机会,长公主试探的和儿子提起此事,宇文长风一脸难色,婉拒道:“母亲,我们成亲也不过三年,溪月才二十岁,您何必那么着急,我们迟早会生儿子的。”
长公主知道儿子不会就此答应,又不能不劝,只得道:“就算不是为了生儿子,你也可以纳妾。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平常嘛,子嗣越兴旺越好。”宇文长风淡淡一笑道:“娶那么多干什么,女人多了呱噪的很,我不喜欢。”
长公主瞥了儿子一眼,没好气道:“你才多大,怎么就和你父王一样,嫌女人多呱噪?也罢,本宫
喜欢思倾城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