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gt;
有人说中国古代那些熟读兵法的读书人,一个个都是出色的参谋人员,他们都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可是一旦让他们带兵,就会是一场灾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在地图上他能高谈阔论让人折服,可一旦真正去指挥实际战斗,只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悲剧。
因为他们兵书读的多,大道理讲的头头是道,可如何安排士兵冲锋陷阵,如何组织防御抵抗,他们完全没有经验,他们不缺乏战略眼光,缺乏的是战术操作的能力。
所以一旦解决好了这些问题,中国古代的文人还是很出彩的,比如孙膑身边有能指挥实际作战的田忌的时候,齐兵就是无敌的。比如曾国藩这种,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打呆仗的,就是让太平军没有办法。
可一旦文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出现了,总想着出奇制胜,利用奇谋把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时候,就是石达开这种大师,也只能在湘军面前一败涂地。
能指挥的了四渡赤水这种大战略的太祖,可能连枪都打不准,让他去指挥一下实际战斗估计也免不了是一个悲剧,朱敬伦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只提战略构想,而不负责实施。
瑞典人就是很好的实施人才,战术上他们这些在正规军校中学习过多年的人,能够在地图上把战斗精确到米级别。
预设登陆点也不难,虽然九龙半岛三面环海,可供英军登陆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有价值的登陆点却屈指可数。
首先选择登陆点必须开阔,方便他们尽快展开,否则给对方打了反冲击,赶下大海可就完了;其次登陆点必须接近交通通道,选一个没人的山脚登陆,还得翻过山才能看到敌人,这样的登陆点毫无意义;再次,英国人从海上登陆,他们必然要依靠他们的海军进行掩护,因此登陆点肯定靠近一片能够容纳海军舰队的开阔海湾。
经过筛选,瑞典人认为,英军最后可能的登陆地点,还是港岛对面,隔着维多利亚湾的尖山咀、观塘一带。其次则是西贡、大埔一带。再次就是元朗、屯门。除此之外,有军事价值的登陆选择不多,当然不排除英国人会选择放弃攻打九龙,而攻击新安其他地方,然后逼迫政府妥协,如果英国人采用这种方式,那么就根本无法预计他们的行动方式了。
朱敬伦觉得瑞典人的计划考虑的已经很周全了,这次终于批准:
“就以你们对九龙登陆点的判断为基准部署防御,如果他们将战火烧到新安其他地方,那我们也只能不讲规则了,到时候我们直接炮击香港!”
九龙城的守军虽然是摆设,但如果让朱敬伦的炮兵来用,同时换上兵工厂生产的要塞炮的话,够英国人喝一壶的,到时候连他们的总督府都给炸了。
瑞典人的具体计划,则是以英军在三地某处登陆,然后立足以正规军抵抗为主,配合当地乡勇的作战计划,他们将当地乡勇当作预备役来使用,这点上他们的利益也够独到的,起码朱敬伦就没想过这些军队确实带有西方预备役的特点。
计划完善了,朱敬伦立刻命令,让瑞典人组建的参谋部立刻制定以这些作战计划为蓝本的演习计划,他必须在即将可能发生的战争中,让自己的士兵做足准备。
英军一旦登陆,计划要求类似尖沙咀这样的靠近海湾的渔村村民,必须立马撤退,撤退到狮子山一带,配合正规军组织防御,坚守待援,等待其他地方赶来的军队进行支援,等兵力充足之后,对英军发起包围歼灭战。
英军登陆之后,不可能将全部兵力投入到前线作战,他们必须保留必要的兵力保护港口作为后路,同时还要维护一条安全的交通线,参考他们在天津作战的情况,英法联军两万人登陆塘沽后,只能派出八千人进攻炮台,那么一旦英军登陆尖山咀一带,他们一万兵力中最多能有五千多进入前线作战。
己方军队的劣势是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在哪里登陆,因此必须分散防御,至少分布在尖沙咀、元朗和西贡三个地方,只有明确对方登陆之后,才能汇合。因此任何一路都需要独立抵挡英军直到援军到达。
因此将朱敬伦手下一万两千火枪兵分为三部,一部驻扎元朗,一步驻扎大埔,一步驻扎九龙城,任何一个方向发现登陆英军之后,立刻组织防御,撤离村民,另外两路立刻支援,寻机合围歼灭英军。
至于乡勇作为预备队在后方待命,随时支援前线,并负责后勤运输和伤员救治工作。
计划很好,但也得人配合,朱敬伦一边命令士兵向九龙进发,一边邀请九龙各大乡绅,跟他们商量了一下,这些人很痛快的答应完全服从朱敬伦的军令,甚至文家这种跟深圳河对面的客家人有田地争端的家族,还积极请命去打头阵。
朱敬伦告诉他们说,他们没跟洋人打过仗,一旦打败溃败,反容易冲散了主阵,因此好意心领,同时警告他们,一旦自己的军令下达,那么他们就没有退路,到时候就是战死到最后一个人,也必须打下去,谁家的乡勇撤了,就找谁家的麻烦。
自称文天祥后代的文家人更是叫嚣着,到时候谁家跑了,就平了谁家宗族,挖了谁家祖坟。文家说完还看看张家。
新田文氏是九龙大家族,历史上号称香港第一家族。黄贝岭张氏与新田的文氏隔着深圳河,对河两边土地一直有争议,历史上械斗不断,张氏人多势众,文氏为了防御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