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云州知府很是庆幸早早搭上了南枫。不枉自己窝在云州这么多年。
有些地方就不顺利了,他们纠结了大量土匪反抗朝廷政令。唐烈早就有所准备,把军队拉过去以剿匪为名,全部绑了砍了,用铁血手段把政令维护下去,他不怕没人做官,马上就要开恩科,会有数不尽的学子来搏前程。
一地一地推行下去,很多迫不得已落草的流民打听到朝廷并不清算百姓,只要没有作奸犯科的大恶,回去都能分到田地。
于是大量流民回到家乡田间,隆兴朝真正开始显出振兴的气象来。
朝廷恩科一开,读书人如同飞蛾扑火,京城热闹的不比往昔差。
文思守在横江边,他不敢退,又不能进。退的话那些可以喷出响雷的可怕武器肯定会过河,到时候自己就难保了。进的话也不敢进。
他试图和唐烈划横江而治,唐烈把他的书信贴了出来。
那些进京的书生等人纷纷谴责文思狼子野心,试图分裂国土。是为国贼,要新帝发兵赶紧灭了他。
唐烈目前也不能渡河,文思把横江看的牢牢的,唐烈也怕他最后狗急跳墙,引来关外之人,那百姓就遭殃了。再说文思手里的兵也多,唐烈的兵目前铺的太开,无法和文思相抗,他一直用火炮震慑着文思。所以一直是对峙着。
他想拿下丁昌东,丁昌东手里有兵,有了他的兵,对付文思就更有把握了,唐烈派出说客,许诺只要丁昌东愿意归顺,绝对既往不咎。自己一言九鼎,不像文思说的不算数。
那说客还带去了炸药和地雷,当即试验给丁昌东看,“将军,陛下诚意满满,如果用这些对付将军,试问将军你能否抵挡,陛下仁慈,不忍见到曾经的同袍刀剑相向,还请将军三思。陛下已经踏平北蛮,北蛮王庭也早被陛下拿下,北蛮早就没有威胁了。”
丁昌东沉默良久,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倒不是不信唐烈,毕竟他除了没在第一时间俯首称臣,和唐烈也没发生什么冲突。而这些火器确实犀利,自己胆子也不大,要是现在不接梯子,以后恐怕就没有好结局。
他的谋士也知道自家将军谨小慎微的性子,当初文思示好,将军犹豫不决。后来唐烈雷厉风行,将军也一直观望。丁昌东年纪大,已经失去了年轻人的锐气。两位公子也没有向上的意愿,谋士们只得隐隐暗示,唐烈已经成势,再犹豫下去,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文思那时候虽然许下划地而治的诺言,但是一旦文思得逞,他不一定会遵守诺言。唐烈手段狠厉,手上又有如此犀利的火器,也不是一个愿意划分国土的人,趁着唐烈如今有求于将军,此时俯首称臣,机会最好,否则就怕敬酒不吃吃罚酒,后果不堪啊!
丁昌东把两个儿子找来。儿子们刚刚成家,都有了子嗣,一个孩子还小,一个孩子尚在襁褓。他们也商量过了,想要在这天下间取一杯羹并不容易,父亲瞻前顾后,已经失了先机。如今唐烈已经称帝,文思也被逼到横江边,丁家想和唐烈抗衡几无希望。
那么还不如归顺朝廷,最起码家小得以保全,如果唐烈心胸再广一些,未尝不能位列朝堂啊。加上朝廷拿出来的火器,丁家兄弟觉得自家全无胜算。即便负隅顽抗,大势已然失去,要是最后被唐烈打下来,丁家也就彻底完了。
现在老父亲找他们商量,兄弟俩也就说了自己的意思。丁昌东长长叹了口气,他镇守边关多年,眼看前朝腐败不堪,他还是一心守着边关。后来风云突变,他一度以为文思将有所成,文思提议的划地而治,他就心动的很。
哪知道后来者居上,唐烈以雷霆之势,把文思赶跑,又让朝廷禅位于他,这一手做的干净利落。一开始还有唐烈乃先帝血脉的流言,后来鼎帝儿子继位再禅让,这流言也就渐渐没了。要真是先帝的血脉,唐烈直接就能登基,还费这个劲干吗。
如今唐烈召降,丁昌东看着自己辛苦经营的一切,还是有些不甘心啊。只是不论是儿子还是手下谋士都一心归顺,他能怎么办?
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丁昌东自己,他的所做作为在儿子们和谋士眼里都是一副守成的表现,那么底下将领自然也就无心争斗。
丁昌东回到内宅,看着娇俏的小女儿在和老妻谈着话,看见父亲进来,笑着亲自给父亲倒茶,然后去厨下给父亲拿点心。
丁思静才刚刚及笄,她是丁昌东的老来女。所以一家子对她那是有求必应,她也是当之无愧的丁家大小姐。
就是太疼女儿了,所以丁昌东至今还没给女儿下定,反正自己的女儿不愁嫁,一定要给女儿挑的最好的。
现在眼看前途未卜,丁昌东不知道自家的命运会怎样,他爱怜的看着女儿的背影。丁夫人看着丈夫关切道“怎么了?可是朝廷的条件太苛刻?”
丁昌东摇头,“唐烈给的条件和文思自然不能比,可信度还是有的,只是我经营多年,一朝放弃,实在心有不忍啊。”
丁夫人道“那又如何?老爷,我们刚来时也是一无所有,慢慢才积累下来,前朝无道,致使民不聊生。老爷守
喜欢兵部小侍郎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