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大太监韦光也在想昨儿跟皇帝逗闷子说的话儿,现在接到皇帝递过来的眼神,抿着嘴矜持地笑,似乎在说“陛下老奴没撒谎吧,是吧是吧,多可人儿的少年啊。”
皇帝叹了口气,长得如此俊秀又有为的少年郎,可惜本朝惯例驸马只能从不入流的小官或者是平民家选,高官及其子弟是不尚主的。
否则就可以将最心爱的公主许配于他,岂不是完美。
再看看其他人的确有好几个形容不错的,可惜人家都不会想要尚主的,承认这一点皇帝心里还是不那么舒坦的。虽然规矩是太/祖皇帝定的,可闺女被自己看好的才俊们畏若洪水,也够心塞的。
“起驾奉天门。”
这是要去继续上早朝,韦光、锦衣卫指挥使以及大汉将军立刻要高唱起驾,皇帝却摆摆手,让他们不要发出动静,就静悄悄地离去,免得让考生们分心。
皇帝一走,林重阳顿时松了口气,之前就好像有两盏一千瓦的高射灯对着自己,心肝脾肺都要被烤焦一样,让人实在是不好受。
他悄悄从袖中抽出细棉布手帕擦了擦额头,然后专心审题。
他猜的一点都不错,题目的意思无非就是说一下皇帝如何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勤奋治国,然而依然有诸多不如意,让考生们看看国策如此还有没有可以提的更好的建议,甚至还提到祖宗之法到底能不能变,可不可变,该不该变等问题,最后要求考生们结合实际来写一篇对。
这个题目不但没有一点新意,甚至本质来说跟之前好几科廷试都是重合的,所以答题一点都不难,有人总结得和林重阳说的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段位要低一些,一味地把假大空的话写上去,虽然辞藻华丽,文章写得也是花团锦簇,却空洞无物,让人看得昏昏欲睡未免倒胃口一些。
在皇帝喜好如此的时候,可行,但是当今皇帝并非昏君,相反主政也算可圈可点,当算一位明君。
自然不能如此行事。
林重阳的脑子飞快地运转着,不但要将本朝建国以来的一些大的国策方针过一遍,还要将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国策以及成败得失等历史经验也过一遍,还得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落实到眼前来。
毕竟所有的策都是为了眼下皇帝主政遇到的问题。
皇室、豪族、边军、官僚、中官等,都是眼下朝中存在的问题,有的还颇为不平,只是在皇帝还算勤勉的执政下,并不太凸显,假如当今圣上突然效法了某位皇帝沉溺后宫不思朝政的话,那么这些问题会迅速浮出水面盘根错节,将大明朝牢牢地拖住,迅速地拖进泥淖中永不翻身。
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皇帝身上,碰运气一样希望碰到一个不求英明只求不昏聩的君主,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当然这些林重阳自己知道,不能和别人倾诉,更不能写在策对中,除非他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他要找一个好一点的切入点,既能总结历代得失,让人一目了然振聋发聩,又能春风化雨般把本朝也绕进去,表达出他的观点,且还不让人反感说教。
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就算林重阳有一肚子的话,提笔就可以洋洋洒洒万言打不住,却依然谨慎地没有提笔。
他是谨慎起见,结果那些监视官们却有想法,一个个时不时地扭头看看他。
这位林会元怎的一直都没有提笔,别人都已经刷刷刷草稿都写好了,他居然还没提笔,这是不会?
难道会试真的有问题?
若是如此的话,那可不妙。
谭赟时不时地就盯着林重阳看一下,见他一直都一副若有所思却又不肯提笔的模样,拿不准这小子到底在想什么。
这题目有什么难的吗?
他不是跟沈老爷子住过一段时间么,难道老爷子不提点他国策方面的问题?
他和另外几人交换了一个神色,再看看唐煜,有人幸灾乐祸,有人不动声色,现场就有一种微妙的气氛在涌动。
林重阳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对劲,他不经意地抬头略活动一下颈椎,悄悄挪挪腿,现在早就不习惯跪坐,很容易会麻掉的。
但是动作幅度不可以过大,否则就是殿前失礼。
他抬眼的时候恰好对上唐煜的视线,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怨念,给他弄得一愣,忙低头看着卷纸。
唐煜为什么那么一个表情呢?
林重阳暗自吁了口气,开始磨墨,他磨墨也是讲究动作和呼吸配合,在外人看来动作优雅不疾不徐,倒是挺有看头。
磨墨完毕,他的思路也理顺,开始提笔在稿纸上书写。
自从乡试以后,稿纸也不许草书了,所以他规规矩矩地写端正清雅的馆阁体。
“臣对,臣智识愚昧,学术疏浅,不足以奉大问,窃惟陛下当亨泰之交,抚盈成之运,天下皆已大治,四海皆已无虞……”
开头自然要先摆明立场,面对皇权,自己卑微渺小战战兢兢,唯恐不能表达恭敬忠诚于万一。
之后就要开始引经据典,列举历代经验得失。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怕再英明睿智的君主,时至今日也只能在史书中膜拜雪泥鸿爪,但是能留下英明事迹与人说,已经是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而不管秦汉唐宋,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基本国策、重大
喜欢锦绣官路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