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hb的战事因为寒冬天气,不得不暂时休战,匈奴也因此退回漠北,迁徙族人,向北而去。
但是大隆王朝的风波却因此而拉开序幕,因为派系之争,老皇帝沉迷女色,不肯上朝,二皇子王嵩闯宫强谏,希望能够劝说老皇帝上朝理政,重振朝纲,发配各州兵马,剿灭乱匪,免得使大隆王朝数百年基业因为老皇帝的昏庸无道而毁于一旦。
只可惜,王嵩的强谏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激怒了老皇帝,将他打入大牢,交由廷尉审问,却不想,王嵩入狱不到三天,竟然暴毙。
王嵩是老皇帝的正室,敏爰皇后的二儿子,敏爰皇后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王筠已经加封太子,二儿子王嵩,被封为梁王,只是还没有就国,而匈奴南侵之后,老皇帝把hb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北广王王邑,使得洛阳人心惶惶,一场hb之战,王邑狮子大开口,向朝廷索要大量物资,各地采办物资,欺压百姓,闹得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各股势力纷纷扰扰,天下汹汹,眼看着辉煌一时的大隆王朝渐渐走向末路,王嵩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便闯入禁宫,想要劝说老皇帝回心转意。
只可惜,老皇帝到了这个岁数,唯有靠药物支撑,才能和美人却偏偏被二儿子数落的一文不值,他哪能不怒,将王嵩关押大牢,也只是想惩戒一番,却不想,王嵩的暴毙引来满朝文武的猜疑,人心不稳,老皇帝不得不引以为鉴,近而削夺了皇太子辅政的权利。
宫廷政变远比外敌入侵更要可怕,老皇帝勉强收住好色之心,上朝几日,便又回到了后宫,与华妃再续恩爱去了。
但是王嵩的死,敏爰皇后不可能坐视不理,她一次次找老皇帝哭闹,让他查明真相,还梁王一个公道,起初老皇帝也觉得,梁王的死很有蹊跷,一定是有人故意加害,他被敏爰皇后说动,命令身为司隶校尉的管鹏与庭尉姜冥携手,严查凶手,务必在十日内抓获,可后来,老皇帝也渐渐不再关心这件事了。
管鹏是敏爰皇后的族亲,管氏一族也是大隆王朝的望族,管家先人管屠龙曾随隆元帝开辟了大隆江山,有功大隆,所以,管氏一族历代都会得到高官显位,子女不是迎娶公主,就是女儿嫁入皇宫,敏爰皇后就是老皇帝初次继位的时候,迎娶回来的。
只是如今,敏爰皇后人老色衰,老皇帝不愿再宠幸她,但是考虑到管家在大隆的权势,老皇帝也不得不给她几分薄面,此次老皇帝让管鹏亲自查找梁王的死因,自己便躲在华妃的寝宫,一住就是两天两夜。
华妃多次劝阻老皇帝,人死不能复生,梁王的死,即便查出凶手,也没有任何意义,她又多次劝谏老皇帝移驾西苑,在那里住上一阵子,避免皇后再来哭闹,老皇帝也觉有理,便让苗殄安排南军护驾,带着华妃,一起去了西苑居住。
这时的洛阳城,已经暗潮涌动了。
西苑在谷城附近,距离洛阳有二百余里,每天有公文往来输送,老皇帝对洛阳的监管从未间断,只是老皇帝自从离开洛阳后,原本应该监国的太子王筠,却成了众矢之地,很多人原本忌惮他,可失宠的太子还不如一个亲王,此时朝廷内其余两派因为前时讨伐匈奴,与太子派发生了很多摩擦,这一回因为老皇帝不在洛阳,纷纷向他发难。
已太尉朱永昌为首,他与太子本来就不和睦,又曾和司徒管珺因为hb战事起过冲突,如今,就连太常姜允都站在太子这一边,朱永昌更不会容许太子有立足之地,恰巧老皇帝因为梁王的事情,下掉了太子的监国权利,这正是各派之间矛盾升级的导火索。
唯一能够遏制太子一派的机会,就是投奔华妃这一脉,华妃也有一个儿子,今年刚满五岁,只要帮助华妃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朱永昌日后的位置才会更安稳,他也会成为辅佐新君的机枢要臣。
想要遏制太子,就要打掉他的羽翼,管氏一族树大根深,一时间难以动摇,又有管珺在朝廷担任司空,管韶出任hn尹,管鹏出任司隶校尉,可畏京畿之地,已被管氏掌控,但是管珺最得力的外援,便是颍川姜氏,朱家恰巧和姜家有不解之仇,所以,朱永昌第一个要拔掉的,必然是太常姜允。
他在北军回朝之后,已北军告败,严岩失责为由,向老皇帝提出罢免严岩的提议,又有华妃从旁蛊惑,老皇帝同意了朱永昌的奏章,改任弘农郡守朱颖为北军中尉,朱郯为屯骑校尉,朱洪为步兵校尉,从司隶一带募兵补充北军兵源。
朱永昌举荐自己的弟弟出任中尉,又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安排在两大主力军营中,朱家可畏一时间控制了北军,控制北军,就等于控制了整座洛阳城,所以,华妃的腰杆挺得更硬了。
局势渐渐对朱永昌有利,他撮合御史弹劾姜允,已姜允私买军马,企图谋反,供养私军为由,罢免了姜允的太常一职。
拔掉姜允,朱永昌又立刻向司隶校尉管鹏发难,以他调查梁王之死不利为由,由御史弹劾,百官联名上折,请求罢免。
老皇帝顾念管氏一族的威望,敏爰皇后的颜面,只是斥责管鹏,让他将功赎罪,也同时免去了他查出梁王死因的职务,这件事,也就暂时被老皇帝压下来了。
此时洛阳城,姜允的罢免导致人心惶惶,曾经力挺太子一脉的官员有不少开始倒戈,倾向华妃一面,而与此同时,占据上风的朱永昌为了永除后
喜欢逐鹿争雄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