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一般说的就是桓帝,灵帝时期,这段时期内,朝堂上最重要的势力有两个,一个是宦官,一个是外戚。说实话我详细查资料以前,曾经以为这是由于末年才有的现象,可惜并不是。
从东汉第三代帝王开始,外戚开始兴起,第四代帝王开始,为了对抗外戚,宦官开始兴起。然后朝堂上就一直是这两个势力的交互地盘,至于士子,愿意听话的,能当个官,不愿听话的,只能是清流。
之后的皇帝,一直在干这么一件事,外戚势大难制,找宦官灭了他,宦官干政,赶开宦官,外戚又开始势大……反正皇帝也好,大臣也好,一直没太多话语权。
好了,我们看明白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可以正式的开始讲东汉后期的朝堂具体情况了。首先,我想讲桓、灵之前无论如何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外戚梁翼。
公元144年八月初八,年仅两岁的太子即位,其母梁太后执政,梁翼和梁太后便开始了联手,先是过了半年两岁太子死了,好吧两岁的孩子古时候成活率确实很低,这个我不强行甩锅给他们俩。
两岁的太子肯定没儿子的,那就从各诸侯王里选呗,推选上来的有两个,一个8岁,一个成年。嘿,这还用选,管大臣怎么说呢,梁翼和太后当然选了8岁的,哦这时候太后得叫太皇太后了。
可没想到8岁的孩子其实天资极好,很聪明,没几天就看出了梁翼的问题,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当着群臣的面说:“这真是个跋扈的将军啊!”然后他就死了!
史书记载的很清楚,梁翼把加了毒的煮饼送上去,小皇帝吃了几口就毒性发作,腹痛难忍,赶紧把太尉李固叫了过来,说:“朕吃了个饼,腹痛,快给我水喝,也许会好点。”被梁翼拦了下来,竭力反对,“皇帝不能喝水,怕是要吐。”然后小皇帝就痛苦了好一会,气绝身亡。
李固抚尸痛哭,踉跄环顾,想严查,却查无可查。但李固又不是白痴,当然知道是谁干的,回家联手司徒、司空,推举清河王为帝(就前面说那个成年的),这无论从礼从法都是最适合的,关键是清河王上位肯定得灭一遍这几个当年不选他的外戚啊,大家都等多久了。
然后曹腾就出手了,看看,曹腾,曹操他祖父,这家本来就有勇有谋。由于清河王本身是个比较出名的清正贤明的人,所以他怕清河王清完外戚把宦官一起清了,赶紧连夜向梁翼申明利害关系,建议先下手为强,立另一个王爷刘志为帝。
然后第二天|朝会梁翼就带军队之间包围了群臣,然后大声宣布要立刘志为帝,谁敢反对?谁敢反对!著名的汉桓帝这就上位了,真正的末年开始了。
至于那几个重要人物,清河王被污蔑要称帝,被流放,自杀;又称李固、杜乔要不轨,直接抓了入狱,立马杀了暴尸街头,要知道这是当朝最重要的职位三公中的两个啊,就这么不经判决直接杀了,梁翼的权势就此到了顶峰。
嗯,现在你明白了桓帝上位的时候是多么糟糕的局面了吧,当朝大将军权倾朝野,毒死过皇帝,弄死过三公,朝野上上下下,谁都知道,谁都不敢作声,那么,你该怎么做呢?
桓帝是这么做的,大封梁氏一族,桓帝时期,梁翼家族中先后有7侯,3皇后,6贵人,2大将军,夫人可以称君的7人,娶了公主3人,其他卿、将、尹、校57人,数据中没写家族共多少人,但这数字近乎各个有官,还都是大官。
然后就只能等,桓帝等机会等了多少年呢,从公元147年称帝,一直等到了公元159年,其中公元150年梁太后死了,临死前下诏“归政于帝”。
嘿,等于没说,完全没用,整整等了一十三年,从15岁的少年等到了28岁,要知道古时候人均寿命很低,有句话叫老夫年过半百,超过50岁的绝对可以自称老夫了。
桓帝等了整整13年终于等不下去了,终于有一天他趁着上厕所的时候,顺口叫了个自己信任的小太监,在厕所里问他朝野内外与梁翼不和的都有谁?
他是个太监嘛,知道的当然只有太监,就举了几个中常侍和一个黄门令,然后这群人就被偷偷的联系到一起。皇帝没有看不起他们,甚至为了让大家放心,堂堂皇帝与几个大太监歃血为盟,联合起来对抗梁翼。经过重重谋划,终于找到机会,借助黄门令率内卫包围了整个梁府最后才扑灭了梁翼。
经过这样的经历,我想我们就能理解桓帝为什么后来能一直信任这些宦官了,好兄弟,一起干过搏命的大事,好日子,我担心害怕忍了整整13年终于可以开开心心的玩了,而后就是理所当然的宦官弄权。
但桓帝不在乎啊,再也不用担心哪天一觉睡下去就醒不来了,再也不用战战兢兢的看着大将军的鞋子了,所以只要不谋反,桓帝就信任宦官。
但穷奢极欲毕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更何况宦官拼了命是为了享受的,又怎么可能帮忙开源节流,最终国库空了。
国库空了该怎么办呢,桓帝认真的想了想,嗯增税吧,但下层官员肯定不希望本地加税,桓帝一拍脑袋,这北方不是有少数民族羌人嘛,那就给他们加税呗。但羌人本来就在北方苦寒之处勉强生存,加税后实在受不了了,大起义,桓帝一看,唉看来不能再加税了,让我想想,那就卖官吧,汉代史上最奇葩的事件出现了,卖官。
天可怜见,桓帝自幼就没受
喜欢小民从来不可轻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