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蕉君老师在金蓝盟有一堂《持续改善思路七步法》的演讲,其核心是为企业管理者,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循序改进习惯,并确立“收集数据、选定项目、建立组织、原因分析、方案建立、方案实施、评估总结”的七步做事模式。
董老师深入浅出,讲的不错。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觉得董老师其实讲的就是一个物事的处理流程,而且这个流程并不精准、精简。在听讲过程中,作为听讲者理应“怀疑中辩证,辩证中致知”。“收集证据”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中问题解决的第二步,在此之前应该是目标确定,也就是要做什么,有什么标准性要求(时限、规格、档次等);“目标确定”后才是证据、信息的收集、分类、精简和组合;接下来是方案确定,运用工具性的分析法来对目标实施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需求、使用和效能进行规划,对目标实现的途径进行优化,对目标实现后的结果进行研判,从而制定出合适的目标实施方案;方案确定后需要组织建立相关的团队对方案的落实进行分工和协调,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监督机制,确保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颜色革命”;接下来便是实践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最终目标,对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调整,“选好路、迈出步、算好时间过好渡”;接下来是改善评估,在目标圆满达成和不尽人意的达成后,做好总结分析,把尚未解决的、解决的不圆满的事项列入下一步的改进计划,从而使工作进入一个“闭环”式的良性循环轨道。
无论是七步法还是六步法,都只是做事情的一种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学者戴明pdca环的现代化和通感性应用,质量管理由单纯的产品范畴开始进入到理念、服务和文化领域,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营销管理中的分析和5w1h原则,都可以在质量管理中找到楔入点。学科的边界只存在于教科书和象牙塔之中,真正的生活是所有学科的混合,而所谓的学科也是生活、工作中事物、道理的抽丝剥茧后的理顺和编订。
很多人认为,管理学在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学科管理之后将进入第四阶段——文化管理,也就是由混合到分立再到统一的过程。其实所有的这些管理也只是学术的名称鉴别,自始至终贯穿的都是人的管理,由原来的注重科学、效率、规范到物、事、人的和谐。在管理学诞生之前,管理就是存在的,只是以统筹、谋略等概念进行混合存在。管理学没有界限,管理学不只是对物、事的管理,更是对人的管理。人的思想有多发散,管理的触角就有多深远。
看问题要依靠本体论,做事情要讲求方fǎ_lùn。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局的行程过程,人性的成长过程,关系处理的磨合过程。讲求本体,是为了不偏不倚的看待问题,尽量选对、选正出发点;讲求方法是为了效率、效果、效益,力求达到各种资源、关系的和谐性统一。照本宣科的做事情和埋头苦干的做事情一样,都走入了“非左即右”的极端点。物质的领域适合科学的实践,精神的社会更需要利益的均沾。利益和道义的不对称平衡是伴随资源优化配置的永恒主题。感谢公司提供如此好的平台,感恩讲师给我们思辩成长的空间。
免费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 wanbenheji (按住三秒复制)!!
喜欢千江录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