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县衙中听到盐铁司的官员到了天长县,急忙出门去迎接,来到门口一看只见两个年青人身穿判官的官袍趾高气扬的站在那里,身后一群随从众星捧月般围着他们。
包拯一看这二位来头都不小,还是包拯的老熟人。一个是当朝参知政事副宰相丁谓的儿子丁明启,另一个则是殿中待御史庞籍的儿子庞昱。
“包拯,你一个小小的知县架子还不小,本官到了这么长时间才出来迎接。”丁明启看到包拯劈头就是一通责备。
“下官见过两位大人。”包拯心中在气却发作不出来,有道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看他们身上穿的官袍,这丁明启应是三司里一个判官,而庞昱则是他的副手,这两个官职都要比知县大。而且三司负责地方的财物向开封的转运,也相当于京官,地方上的官吏是惹不起他们的。
包拯只是奇怪这两位在科举中连进士都没考中的蠢货怎么都当了官,而且还比包拯的官大。他们当官什么的包拯倒不十分在乎,你当官到别处享福去,没事跑到天长县来干什么,而且听丁明启那说话的口气就不是来与包拯搞好关系的。
“包拯你是想让我们在这门口喝西北风的吗?”庞昱站在丁明启的身后狐假虎威的叫嚷着。
“大人里边请。”包拯不喜欢这二人,可也得公事公办,前边带路将二人带进了县衙的大堂。
包拯不知道的是,虽然丁明启和庞昱在科举落榜可并不甘心,说什么也要混进这大宋的官场。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丁明启自不必说,他爹本就是副宰相,而庞昱的父亲庞籍更是官运亨通,新被任命籽殿中待御史,每天都在皇帝眼前晃悠。
丁谓绞尽脑汁想要为儿子谋个肥差,最后相中了三司中的盐铁司的肥缺。这盐铁司掌管着全国财物向朝廷的集中,在运作之中就有了很多可操作的空间。丁谓为丁明启在盐铁司谋了个判官的职位,紧跟丁明启的狗腿子庞昱成为了他的副手。
虽然科举的失败没有耽误丁明启当官,他和他的老爹丁谓却从来没有忘记包拯,始终将科举失利归罪于包拯。前些日子偷让扬州知府梁玉算计包拯,没想到包拯却一一化解开了,最后丁谓亲自到皇帝面前参包拯,皇帝没降罪反而给包拯拨下了钱粮,这更让丁谓气的不行。
以丁谓的性格睚眦必报,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过包拯。
这次包拯剿灭土匪之后将结果上报了朝庭,这么一件事却让丁谓找到了报复包拯的机会。
丁谓这时一反常态在朝议时对包拯大大的夸奖了一番。包拯被他说成了一个能征惯战而且治理有方的好知县。虽然因为包拯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没办法立即将包拯调到边境任职,丁谓却同样有办法给包拯挖坑。丁谓的话锋一转提到包拯在剿匪时所用的武器全部为他自己手下工匠所造,这些武器品质优良,因此剿匪才会取得胜利,这么好的武器光用于剿匪就可惜了,应当让包拯也为大宋的国防事业出一份力。
丁谓恳请皇帝批准让包拯扩建武器作坊,为边关生产刀枪。其他的大臣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丁谓,这宰相大人这是怎么了,一个小小的知县也值得他亲自到皇帝面前称赞一番,莫不是这包拯是丁宰相的什么亲支近派。
不对呀,有记性好的大臣想起来了,丁宰相在不久前还参奏过包拯,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由对立面变成朋友了。这真让人看不透。
更让人看不透的是皇帝陛下,竟然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丁谓的建议。并下令各方全力支持包拯开办铁匠作坊,如有什么需要务必及时供给。在大家看来这充分体现了皇帝对丁宰相的信任。而皇帝内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包拯这个人皇帝还是记得的。这些日子又有几批玻璃器物运了过来,被秘密送到边关的榷场卖了出去,皇帝的腰包马上鼓了起来,日子宽松了许多,这让皇帝的心情大好。丁谓说包拯能够制造好的武器这在逻辑上虽然有点儿牵强,能剿匪不见得就能制武器。可皇帝先入为主的就认为,包拯能烧出玻璃,制造出好点儿的武器应该问题不大。这又将是为大宋江山永固的一个助力。
丁谓一听皇帝的话可不愿意了,他本想在皇帝面前一忽悠,让皇帝给包拯派下这个活,然后想办法刁难,让包拯不能按期完工,好治包拯的罪,皇帝却来了个要各部门全力支持,那不成了给包拯凑功绩了吗,这怎么能行,一定要想个办法。
“陛下英明,我立即命三司派专人督办此事,另外兵器制造乃国之大事,片刻不得耽搁,先命包拯以两月为限制造精良刀枪各四千件,枪制造完成后立即运送边关,与边关将士交接。”丁谓始终表现的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
“好,准奏。”皇帝很是满意,如果朝会上都是这样大臣提出附合自己心意的建议然后批准多好啊。
朝会在少有的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许多人还在想这包拯是不是投靠了丁谓集团,今后会成为升起的一颗官场新星。
丁谓心中却不十分痛快,给包拯挖个坑怎么就这么难呢,幸亏自己及时的留下了后手,包拯想跳出丁谓的手心并不是那么容易。
丁谓在朝堂上力主三司派人帮助包拯实际上是为自己收拾包拯留下的口子,这人一定是要派的,不过派什么人,皇帝肯定不会过问,派出的人怎么帮包拯这就有学问了。
至于让包
喜欢大宋包三黑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