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大老远跑到纽约来,当然不会只是为了考察一款打孔计算机。这只是他为了到纽约来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几天前,他收到了一份从底特律转过来的电报。发电报的是当初在丹麦与他有过约定的小马士基。
电报里,小马士基告诉他因为英德双方在波罗的海的争斗,马士基航运在欧洲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久前,公司一艘5000吨的货轮“凯斯廷马士基”号被德国潜艇击沉了。
约翰之前也听到过传闻,据说德国潜艇指挥官已经从希特勒本人那里获得了命令,可以不经警告向任何看起来像是受英国控制的船只发射鱼雷。
这就意味着任何朝英国控制的战争区域航行的中立国船只,都可能在未得到警告的情况下受到攻击。而这个区域就包括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水道——英吉利海峡。
小马士基在电报里告诉约翰,自己的父亲的让他带领一支船队来美国,试图通过扩展在美洲的业务,来弥补欧洲的损失。他希望作为公司股东的约翰,能够为此提供帮助。
最后,小马士基把自己抵达纽约港口的大致时间和落脚地点告诉了约翰,希望能够尽快与约翰取得联系。
约翰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自从他发现家族基金会持有马士基航运集团股份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琢磨怎么利用对方将联邦快递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国际海运领域了。
当初去欧洲的时候,他专程跑到哥本哈根去,还跟小马士基探讨了半天集装箱联运的话题,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不过在见小马士基之前,他还要先跟特地赶过来的沃尔特见上一面。他现在是现役军人,很多事情不方便直接操作,只能请沃尔特代劳了。而且有些地方他还有些拿不定主意,想听听自己这个老搭档的意见。
约翰很清楚,希特勒四月初就要对丹麦和挪威动手了。历史上,挪威还抵抗了几天。丹麦只有陆军禁卫军在首都王宫附近象征性的放了两枪,从敌人入侵到宣布投降总共就用了不到一顿早饭的功夫。
丹麦投降后,一些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政治家跑到英国成立了流亡政府。他们把法罗群岛托管给了英国,把格陵兰岛和冰岛托管给了美国,以换取两国的政治和经济支持。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英美拿到了这么多好处(控制了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就等于控制了北大西洋航线),自然不会承认德国扶持的丹麦傀儡政府,那么总部设在哥本哈根的马士基航运集团在美国也就不是合法企业了。
可怜的小马士基,千里迢迢带着船队来美国,等待他的却是资产被冻结,船队被接管,自己还被禁止从事一切与航运有关业务,怎一个惨字了得。
约翰笃定,真到了那个时候,无论他出什么样的价码小马士基都只有答应这一条路。所以马士基航运这块肉现在已经不是吃不吃得到的问题,而是怎么吃的问题。
为此,约翰准备了两套方案,都各有利弊,他迫切地想知道沃尔特的意见。
第一套方案是,先不与小马士基接触。等到小马士基的船队被国民警卫队接管后,再以公司股东的身份出面交涉。这么做不是为了要回船队,而是在政府那备个案。
等到战争结束后,约翰就能顺利成章地去接手剩余资产,顺便再要点使用费、损失赔偿金什么的。相信在一个遵纪守法的本国公民和一个“前敌国不法商人”之间,美国政府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这么做的好处是几乎可以空手套白狼,白得一支运输船队。坏处就是会彻底得罪马士基家族。虽然出面作恶人的是美国政府,但人家马士基敢恨美国政府吗?帐还不得算到约翰头上。
马士基家的基业主要还是在欧洲,美国这块充其量就是他们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而已。全丢了虽然肉疼,但不会伤筋动骨。
约翰需要考虑的是为了一支船队,彻底得罪马士基这个欧洲海运巨头到底划不划算?
第二套方案,就是先与小马士基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把船队转到新公司名下。这样一来,就算丹麦投降了也不会影响到新公司的生意。
这个方案虽然投入比第一个方案大得多,但好处也有不少。首先,能够拉近与马士基航运集团的联系,为将来联邦快递进军全球市场打下基础。
其次,战前的这段时间,他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马士基家的船队来为联邦快递公司开辟纽约到休斯顿的海上运输通道,解决公司一直一来在墨西哥湾地区的业务短板。
最后,他还可以借此培养联邦快递公司自己的海运人才队伍,为日后开展水陆集装箱联运积攒经验。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最终要的。如果小马士基能够帮他培养出一支精通海运业务的管理队伍的话,价值可比船队本身高多了。
因为到了二战结束的时候,船真的不值钱。想想那些淘汰的“自由轮”、“胜利轮”吧,有多少艘是没人要最后被拆了卖废铁。
到时候约翰完全可以用白菜价整出一支船队来,关键是有没有人能运作好这支船队。同样的道理,如果按照第一套方案来的话,约翰获得了船队,却没有信得过的人来帮他运营也是个大问题。
之前约翰还在两个方案之间有点犹豫,结果在跟沃尔特介绍的时候,越说越觉得第二套方案更合心意。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总要到硬币抛出的一瞬
喜欢1937全球速递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