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竟然信以为真,几次疏远太子,还要杀掉太子,大臣们请太子反叛,太子不听,请太子辩解,太子也不听,太子是个标准的愚蠢孝子,说是自己如果辩解,君父可能会听,但是君父喜欢骊姬,一定会为了这件事情忧伤,自己不想要君父忧伤,最后太子遭到骊姬几次诬陷,终于顶不住压力自尽了。
在太子死后,骊姬又把目标放在几个公子身上,重耳那时候还年轻,没有多少权/利,知道自己在晋国一定会遭到骊姬迫/害,大哥太子就是最好的榜样,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心腹忠臣们,逃出了晋国,去了其他地方避难。
重耳逃离晋国子时,带了许多名士,当然了,所谓的名士在那时候还都不出名,只是十分有才华,跟随在重耳身边,愿保重耳罢了。
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重耳逃亡道卫国之后,粮食被从者偷走,因为身为公子,没有什么求生技能,还被当地的村/民戏/弄,重耳一度没有粮食可以入口,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就偷偷割掉自己腿上的肉,煮熟之后给重耳吃。
不只是割股充饥,后来重耳得以带兵攻入晋国,夺得晋国国君的宝座,介子推还不需要奖赏,其他跟随重耳出/逃的名士们都纷纷讨要奖赏,还说介子推不要奖赏,是因为他嘴上不要,实际上想要君上给他更大的奖赏,极为贪心。
重耳信以为真,介子推愤然辞官,留书一封,隐居深山,重耳看到了书信,十分羞愧,亲自来到了深山,想要请介子推出山,然而却找不到介子推,有亲信建议重耳烧山,到时候介子推肯定会被/逼出来。
吴纠当年看重耳的故事的时候,还很小,因此很多都不能理解,看到这个的时候,就觉得重耳好笨,怎么能选择烧山呢,这还不把人烧死?
后来的结果也恰恰如此,重耳下令放火烧山,山都烧干净了,也没看到介子推出山,后来重耳在山上发现了介子推的遗骸,介子推最终抱树而死,这令重耳悲痛不已。
虽然当年小时候的吴纠并不理解重耳这么做的目的,觉得重耳定然是脑子有问题,然而现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吴纠算是明白了一些。
有人说齐桓公/正而不诡,有人说晋文公诡而不正,其实是有道理的,齐桓公身为春秋第一大霸主,虽然也把心思铺垫在强国称霸的方面上,但是他的确是真心匡扶周室的,齐桓公知道,只有匡扶周室,才能让齐国强大起来,因此外敌入侵其他国/家的时候,齐桓公也主动出兵,多次帮助其他国/家抗拒外敌,卫国被狄人灭国之后,齐桓公还主动出钱,帮助他们重建卫国。
可以说齐桓公这个人,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虽然也有君王的心狠手辣和贪婪,但是的确做到了正而不诡,在春秋战国这段历/史中,齐桓公可谓是一股清流,自他之后,这股清流就消失殆尽了。
而晋文公呢,同样是春秋霸主,很多人却评价他诡而不正,其实便是阴险狠辣,以匡扶周室为借口,发展晋国,以武力镇/压成为霸主。
试想想看,重耳带着大兵打回晋国之后,何等的荣耀,旁人都在说好听的话,巴结重耳,连他身边那些亲信的名士也如此赞美歌颂着他,然而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扫兴,他不要奖赏就算了,还要劝谏重耳。
重耳年少时是个公子,年轻时被压/迫了十七年,终于得到了解/放,那时本该报复性的享乐,介子推跑来扫兴,一遍又一遍的扫兴,其他名士随便说几句穿小鞋的话,重耳能不讨厌介子推么?
再说介子推因为被诬陷,愤而辞官隐居,留书一封劝谏重耳,重耳看了这封信,吴纠觉得,可能并非内疚,感觉到的可能是气愤多一点儿,毕竟重耳一个新君,旁人都巴结着,介子推被说了几句之后竟然撂挑子跑了,重耳能不气愤么?
之后重耳亲自登山抓人,身边的亲信说几句放火烧山的话,吴纠觉得,重耳也是气愤之下才放火烧山的,毕竟重耳已经是个君王,而介子推不识时务,还要留书羞辱。
最后的结果就是重耳因为君王脾气,恩将仇报,等看到了介子推的遗骸,这才悔恨不已,但是已经没有用了。
吴纠可没想到,如此不屈的介子推,小时候竟然这般萌,而且还是重耳的小童。
重耳此时已经拉着介子推跑了,两个小家伙跑起来一颠一颠的,别提多萌了。
齐侯也是很长时间才回过神来,说:“二哥?二哥?”
吴纠听到齐侯叫自己,这才收回目光,咳嗽了一声,说:“走罢,去找天子。”
齐侯点了点头,两个人便继续往小寝宫去了,姬阆和王子郑都在小寝宫,通传之后,姬阆就请他们进去。
姬阆正在和王子郑商量正式册封他为太子的事情,没想到吴纠和齐侯就来了,笑眯眯的让人倒茶,随即说:“楚王与齐公来的正好,不知昨夜下榻的如何?可有什么怠慢的地方么?”
一想起昨日下榻的事情,齐侯就头疼,因为昨天晚上他家二哥撒酒疯,实在太可怕了。
吴纠笑了笑,敷衍了这个问题,将葛嬴所说的事情与姬阆和王子郑说了一遍。
胳葛伯和卫侯要造/反,这事情王子郑一听,顿时就怒气冲头,说:“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姬阆连忙拦住王子郑,笑着说:“郑儿莫急,楚王与齐公此次前来,定然已经想到了好办法,不是么?”
吴纠幽幽一笑,说:“天子说的正是,
喜欢无纠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