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来到皖南山区入住的是砖瓦民房,而沈荣飞却只能面对茅草工棚,叶启南顿时觉得自己幸福了百倍。
“在校时他就是优秀学生干部,这样的事情对飞哥来说只是一个小插曲。我就说嘛,以他的能力,在哪里都能够发光发热。”
脑海中想象着沈荣飞在一群哭泣人群之中,主动站出来将众人组织起来结成一条绳的画面,周建国脸上不由绽放出笑容。
信的内容已经深深吸引力两人注意力,他们迫切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在工地上,所有人都化身为基建科的一员,建好了厂再考虑分工。不管你之前是拿笔、扛枪还是掌勺的,都自觉手握铁锹钢钎,投身于这场建设大会战之中。
来自全国各地数千名建设者共同奋战在同一片土地上,充分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集中力量搞大会战。修路、架桥、通水、拉电、盖房……大家过上了与天地斗、与风雨争的集体主义生活。
我们这群来自沪江的同志们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分为两班倒连续作业,将工地上的优秀流动红旗一直保持在队伍之中飘扬,向其他人证明了沪江大城市青年敢为人先的精神。
馒头白粥配咸菜,茅草工棚当宿舍,三天两头不洗澡,蛇虫出没常作伴。
苦是真的苦,有人说提前将一辈子的苦都吃了。但人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丝毫没有任何退怯,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被填平化身为拔地而起的明亮厂房,荒芜人烟的山岭被炸开填埋后破土而出整洁的宿舍。
我们就是手拿神笔的马良,也是从不相信有救世主只能依靠自己力量改变一切的拓荒者,在荒山野岭之中亲自书写出不可思议的白手起家画卷。
我想,若是大头你和呆子能亲身置地与此,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魔力,足以体现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数百文字,生动形象再现了沈荣飞参与大三线建设的全过程。跟小三线相比,他们的组成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服从国家分配从全国各地奔赴支援。
从其描述上看,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贵黔省会郊区凭空诞生出一座新工厂,三线建设将沿海的工业火种播撒在了祖国内地边疆。
“当初我们皖南小三线建设时也苦,但跟飞哥他们相比,我们还是要好上不少,因为每两天可以洗上一次热水澡。”
周建国来皖南山区时间比较早,所以也经历了白手起家的过程,见证了当地军工厂拔地而起的经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向你以及飞哥,真诚地表示敬意,你们都太不容易了。”
现在皖南小三线配套基本完善,不用重蹈白手起家,因此叶启南坐享了现成之福。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我们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奋斗,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为下一代过上更好日子和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打拼。”
有了儿子后,周建国的奋斗目标可大可小,上至国家繁荣下至孩子富足,可谓是达成有机统一。
信写到此处,已经接近了尾声。跟随沈荣飞的描述,发小两人像是来到贵黔边疆亲身体验了一回建设之旅。
“现在我已经进入明亮的车间成为一名技术工人,虽然编制上是‘国家干部’,但工人身份让我更加自豪。
崭新的岗位,未知的领域,都让我重新找回了在课堂时学习的渴望,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斗志。
厂里已经开始修建家属宿舍,预计下次写信给你们时我们全家就能搬进新房子居住,再也不用亲人分散和借房子了。
最后,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一辈子扎根在贵黔省,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号召,实现自我的人生钢铁炼成之路。
盼来信,勿念!”
仅有三页纸的一封信终于念完,但周建国和叶启南两人却长时间回味其中不愿离开。
当前知识分子不受重视,被认为是累赘和包袱也不受欢迎。像他们这样的大中专毕业生一工作就是“国家干部”身份,但在“工人往上当管理,干部下放当工人”的思想指引下,直接被分配到车间当底层工人干活。
沈荣飞就经历了这一切,不过他并没有怨言,反倒在岗位之中找到了乐趣。
“咱们这些厂,一是干部多,二是工人多,唯一少的就是技术人员。像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的人,走技术路线的话应该能很快找到立足点。
我相信飞哥应该会很快脱颖而出,他的专业是机械工程,能在任何一个工厂胜任。”
在八零一一厂,周建国走的就是技术路线。他不是车间干部,也不是车工钳工,却隐约享受特殊地位,就因为能解决许多技术难题。
上一次东方红卫星所需集成电路板生产时遭遇拦路虎,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就是周建国利用大学课堂知识灵活应用得以解决,因此在全厂都享有声誉。
“现在臭老九天天挨批,但遇到难题时又不得不让臭老九出马解决。你说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嘛?
合着老子多读了几年书,啥都没干就成了戴罪之人了?反正谁敢惹我,我可是坚决要打回去,免得以为好欺负。
我也相信飞哥迟早能闯出来,他比
喜欢国芯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