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粲这幻境转移的手段看似简单轻松,实则里面却含有极大的玄机,是以连蔡琰都对荀粲这样的琴技敬佩不已!
《广陵散》原本叫做《聂政刺韩王曲》,据《琴》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演奏,聂政行刺成功,终于实现了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后又散佚,但其名扬程度,不逊于《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开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里、申诚、顺物、因时、干时)。
在这正声之前的九段,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而荀粲此时用高超的技艺奏出,则在幻境之中表达对蔡昭姬乃至整个被侵略的汉族的不幸命运的同情,而这样的同情便契合刚刚陷入蔡昭姬琴境之中的人的情绪心境,在不知不觉引导他们的情绪往自己的琴道上吸引!
正声十八段(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狥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
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而一段便是荀粲彻底将所有的人拉进了自己构造的幻境之中,他所刻画的,自然不是聂政这个单一的刺客,而是整个大汉民族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这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的乐曲使所有的汉人的心更加紧密的联合,表现在幻境之中的景象便是惨遭胡人蹂躏的汉人在黑暗悲惨的遭遇之中依旧不放弃的神!他们哪怕被砍断手脚,身受重伤,也不倒下,而是在鲜血四溅、残酷无比的战场之上不屈不挠的抵抗!而他们坚信,整个大汉民族的魂,是不会没落的,昔日那“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还在耳边响彻!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进入荀粲琴境之中的听众们都动容了,他们完全将自己带入到了那被胡人的万千骑兵包围的境况之下的汉民身上,但心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怯懦与畏惧,只有那无尽的热血与愤慨!
乱声十段(峻迹、守质、归政、仇毕、终思、同志、用事、辞卿、气衔、微行)。
从正声到乱声,主调一变!原本的《广陵散》自然是刻画聂政在经过无数磨练之后出山行刺并成功的事件,然而此时却是荀粲带领着大汉铁骑在民族的兴亡之时出现了!
无尽的血色天空之下,难言的血腥充斥着整个幻境,胡人的残暴经过蔡琰与荀粲的无缝连接的刻画表现的更加淋漓致,蔡琰只是在绝望之中留有一丝希望,而荀粲却将那希望完全用琴音表现了出来!于是便有了荀粲站在一架战车之上,喊出一个充满曲调变化的“杀”字,然后大汉铁骑反杀胡人的豪壮画面!这便是乱声中的第四段——仇毕!
一个是在绝望之中留有一丝希望,而另一个却是将希望变成了现实!这琴道境界谁高谁低,一目了然!同在幻境之中的蔡琰却没有一丝输给荀粲的黯然,而是深深的震撼着、欢喜着、激动着,没有什么比这样曲子更感染人心的了!
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是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神,具有很高的思想及艺术。或许后世的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而此时荀粲却用这一首《广陵散》弹出了汉人在被入侵时永不放弃,反抗侵略的斗争神!
而就在这时,幻境的中的画面一变,血色的天空变成了蔚蓝洁净的天空,而原本战火纷飞的画面变得安静祥和起来,那优美的汉家江山的场景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在一处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荀粲深衣鹤氅,盥手焚香,三千青丝随意披散在背上,雍容与潇洒兼具,慵懒雅致的脸上露出温和阳光的笑意……
他真正最擅长的治愈系琴音缓缓而出,琴音浑厚而博大,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依旧含有残余的铁戈之声……
此时听者们无不心中赞叹,却是早就认为荀粲的琴技之高,比蔡大家更胜一筹,足可称之为“荀大家”……这样风雨过后的平静虽然比起刚刚压抑之后的爆发少了些许热血与激昂,但这这样温馨祥和的画面不是剿灭异族之后汉家儿郎期盼的生活吗?
===========
第三更~~~~~求收藏票票~~~~~感谢【忘记dy背叛】的捧场~~~~
第二百零九章众矢之的k_24
/c
第二百零八章《广陵散》的精神在线阅读
喜欢三国之名门公子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