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魔力是什么”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他们自认为答案显而易见,并且不值得深究下去:魔力就是魔力,是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之一,是众神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可以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标准。
一部分神官会告诉你,魔力是神明陨落之后散布在世间的权柄,是“永恒石板”所记载的众神战争所留下的余波,那些落败的神明在战争中四分五裂并坠向大地,他们的身躯在半空中燃烧,火焰与烟就是最初的魔力,而烧剩下的残渣就是最初的魔物;一部分法师中的学者则会说,魔力是元素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它是一种“超物质”,可感知可运用却不可见,它来自以太海的动荡,并会随着现实世界与元素界的相对距离变化而呈现出无规律的涨落,也就是魔力上涌现象……
然而高文无法接受这两种说法中的任何一个,他来自一个崇尚科学与理性、崇尚明确解读一切奥秘的现代化世界,他认为魔力应该有某种更加明白的、更加容易理解的,甚至可以用数据量化,用模型规范的解释。
涉及神明的领域或许不能这么干,但既然魔法师们能用特定的方法来运用魔力,甚至能用公式来简化施法流程,那么魔力肯定是可以这么分析的。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魔力确实是“无处不在”,整个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这种看不见的力量,而这个世界的人们运用魔力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直接的施法,法师们用精神力量来构筑出法术模型,随后让法术模型去调动大气中原本就有的魔力,从而形成法术效果;另一种是用类似充能法阵或魔力井的设施来首先提取魔力,随后再将魔力用在法术仪式里。
不管哪种方法,魔力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的,而非人类所能凭空创造。
所以高文一度认为魔力可能真的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或者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某样东西,可是瑞贝卡的“符文扳机”在接通瞬间所产生的瞬时魔力却让他有了点不一样的想法。
这很像是在某种能量场中会产生的现象——他大胆假设着。
如果魔力是一种“能量场”,而魔力的各种运作效果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波动呢?符文扳机就好像处于能量场中的一个不完整回路,当它接通的瞬间,回路变得完整了,于是这个能量场便会有一部分进入回路中,而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流动就产生了可以被观测的“魔力波动”,但由于符文扳机的回路是闭合的,所以这个过程无法持续进行,因此魔力就是瞬时的……
这样一来,虽然魔力的最初来源仍然是大自然,可符文扳机中的瞬时魔力却是由人为因素而“创造”出来,并无“汲取”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符文扳机明明没有采集和充能结构,却产生了微量的魔力。
高文皱着眉,随手从旁边拿过一块充当镇纸的黑石,手指用力在上面抹过,职业者的力量轻而易举地在上面划出了仿佛漩涡一样弯曲的线条,随后他在线条中间用力压下一个圆点,形成风系的元素符号:微风。
一阵轻微的气流出现在黑石周围,这种仅仅比石英砂贵一点的廉价魔导材料开始发挥作用,高文感觉自己的手腕正在被清凉的风轻轻吹拂着。
他随手一抹,符文被破坏,微风随即停止。
这就是这个世界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被刻画在特定的材料上,竟然就可以产生如此明显的效果……为什么?
如果真的用自己刚提出的“能量场理论”来解释的话,似乎就能解释通了:魔力原本就已经充盈,并且和这些天然的魔导材料进行着不间断的相互作用,原本这个过程是平静且无特殊效果的,但随着在这些材料表面刻下特定的纹路,“能量场”与“作用物质”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魔力波动的频率随之变化,现象也就随之发生。
但如果能量场理论是真的,却又没办法解释各种储能晶体的原理:它们是怎么把魔力储存起来的?如果魔力的本质只是一个包裹着行星的“场”,而魔法只不过是特定频率的“波”,那么储能水晶中存储的魔力又是怎么个形式?
高文的思维发散开来,突然想起了关于魔法起源的历史,刨除掉那些神棍所宣扬的“万法神授”或“龙语魔法起源论”之外,事实上在学界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人类最初的魔法其实是来源于对某些魔兽的模仿:那些魔兽身上有着特殊的角质层或外骨骼结构,而在这些结构上则有天然的魔纹(符文),正是由于生物演化过程中不可思议的巧合性,身体进化出了此类结构的动物才具备了某些神奇的能力,从而成为魔兽。原始时代的人类通过模仿这些魔兽身上的符文,把符文刻在各种石器上,从而出现了最早的魔法。
而掌握精神力,将实体的符文转化为精神世界中的法术模型,那就是之后的事情了。
这个传说是高文很喜欢的一种,虽然有很多想当然的部分,但它却摒弃了神与巨龙这样蛮不讲理的解释方式,转而试图以逻辑的形式来探求魔法的起源,然而可惜的是,似乎很多魔法师都不喜欢这种理论,神学家更加不喜欢——它将万物之灵的人类描述成了一种需要跟在野蛮怪物身后亦步亦趋的偷师者,这是让那些自诩不凡的大人物们很不满意的。
一阵带着新鲜的
喜欢黎明之剑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