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丹呵呵一笑:“日后的事,日后再说,只要目下赵国不敢攻燕,那就无妨。吾有诸君在,定不如秦之意!”
众人见太子下了定论,也都无话,辞了太子,各自回去休息。
姬丹夜来却睡不着,想起这到了这个时代,征战乃是第一保国要事,燕军积弱,屡战屡败,连秦兵想和燕国合谋攻赵,都要派一员将军为燕相,以整顿武备,如此军力将来岂能有所作为!
自己身处国外,在回到国内之前,那只能从秦国入手,能趁着秦国政局即将大变之机,浑水鱼干掉嬴政这厮自然最好,就算不行,也要想法给嬴政捣捣乱,削弱秦国的一些力量,延缓一下秦国的征服进程,也好为自己将来的壮大争取点时间。至于对燕国的国内大局,暂时还没什么太多的办法。
不过手下壮士众多,如还像原来那样,一味礼贤下士,一味厚加奉养,这众宾客自由散漫惯了,身处虎狼之国,只怕急要用人时,还真一时难以凑手。
既然得了郦商、陈余这等潜在的大将之才,这尉缭又是治军的好手。不如让尉缭以军法布勒宾客,一则此时得用,二来也可察举和储备培训将才。总好过空等一两年,白白浪费时光好吧?
只是自四大公子养士成风,这门下之客,都是礼遇相待,可从没有什么严加管束之说,自己这想法也不知能否行得通!
万一一着不慎,散了人心,那可弄巧成拙了,看来还需好好商议一下。
找谁呢?
以姬丹感觉,这些宾客之中,范增年岁最长,为人又严正刚粛,眼光敏锐,比之张耳的儒雅俊秀,郦生的狂放疏阔,尉缭的谋权诈、陈余的雄武好斗,范增应该是最具统领全局之才。况且,刘邦不是说过:自己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有萧何、张良、韩信,而项羽有一范增却不能用,才失去天下。在极为善于用人、识人的刘邦眼里,这范增都能得到如此评价,那范增的本事还用自己去心考验吗?
从范增出山为项燕出谋划策,到以七十多岁高龄,一直追随项羽东奔西走,心受累。一心一意的为项羽打点军国大事,到最后,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对范增产生怀疑,当即大怒而去,因气致病而死。
可见范增的格,那是眼里绝对揉不下沙子的骨鲠忠臣。要想让他全心全意的辅助你,你就要毫无保留的去信任重用。
想让范增感觉到真正的信任,像这样事关门下所有宾客的大事,就应该让他第一个知道。
而且,范增孤身而来,考虑这事顾虑会少一些,如是张耳、陈余,因有一些门客追随而来,说不定就会掺杂一些不该考虑的事情进来。至于郦生,过于疏阔,万一此事不可行,难保日后说不定会一时失言,说了出去,而以范增的格,即便此事不可行,也不过就他一个知道罢了,绝不会泄露出去。
还是先探探范增的口风吧。
第二日,姬丹悄悄请了范增来,挥退了僮仆侍女,将自己想法细细说了。边说边观察,看范增双手依着高几,两眼微微闭着,只是沉思不语,姬丹不由心里惴惴。
姬丹等了许久,看范增仍不开口,姬丹以为范增肯定是不赞同。
他自觉对这个时代的人,了解可远不如这些贤士,见范增不表态,那或许是自己想当然了,此事本不可行,姬丹不免有点泄气。只得低声道:“既然先生以为不可,那就算了。”
范增闻言,猛然将双目一睁,眼中光烁烁,道:“何人为太子出此策?”
姬丹不好意思的笑笑,赫然道:“先生勿恼,并无人为丹出此下策,只是丹夜来偶思,如今门下近二百人。多有武勇之士。如今到秦国,如不能严加约束,或会惹事,误了大计。丹在秦国之期,尚且未定,如能用此闲暇,讲武习文,也可为将来大业储才。或是想的偏了,先生勿恼!”
范增却呵呵笑了起来,拍掌道:“太子,非也,非也!太子独得!可见太子天纵聪明,绝不同于素常那些贵公子。”
“此策虽大善,以某看来,尚有微瑕,适才不语,就是在琢磨如何让此策尽善尽美!”
姬丹顿时神一振,急道:“当真?”
喜欢斩秦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