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朱元璋的这种考虑是清晰的,正确的,明智的,可惜那些书呆子却看不到这一层,或者他们即便看到了,也不为所动,不会因为任何外因,否定他们心中的“道”。世上无物不朽,一个王朝,同样有毁灭的时候,而他们心中的“道”,却是万古长存,永世不朽的。
夏浔听了朱元璋这番话,也不禁为他的良苦用心所感动,忍不住说道:“皇上说的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什么大道,若不足为万民谋福祉,也不过是愚腐无用之道。”
朱元璋双眼一亮,长叹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好说的好啊满朝文官,精英荟萃,不及你区区一御前侍卫的见识”
“皇太孙到”
“都察院佥都御使邓文铿到”
“礼部尚书郑沂到”
“刑部侍郎暴昭到”
一连几声唱名,意犹未尽的朱元璋敛了笑容,对夏浔点点头,和颜悦色地道:“你退下吧。”随即又对内侍道:“宣”
“宣皇太孙邓文铿郑沂暴昭,觐见”夏浔连忙趋身退下,站在门右的成锦羽有些羡慕地看着他,有心想问问他皇上跟他说了什么,可惜他们站在这儿不敢交头接耳,只得挺身站立。
皇太孙等人依次进入,夏浔还是头一回看见这位未来的建文皇帝模样,看他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一举一动充满儒雅气质,倒也自有一种雍容优雅的气度。
“你们来了,孙儿,到祖父身边坐下。”
朱元璋和夏浔刚刚发了一顿牢马蚤,心气儿倒不那么强烈了,几人一见皇上和颜悦色,也暗暗松了口气,朱允炆依言在朱元璋身畔的锦墩上坐下。
朱元璋对朱允炆道:“今日朝堂上的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你以为,如今该怎么办呢”
朱允炆略一斟酌,鼓起勇气道:“孙儿以为,刘三吾张信几位大人说的对朝廷开科取士,唯凭一篇文章,这最公平不过,既然查科考案并无循私枉法,那就该诏告天下,榜单确凿无误。”
朱元璋听了把脸一沉:“开科取士朝廷为何开科取士只为取士而取士,反忘了取士的目的,岂不可笑允炆呐,如此目光,只能做一个合格的儒生,怎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这是极严重的批评了,朱允炆慌忙离座,拜伏于地道:“孙儿愚昧,请皇祖父指点。”
“你坐下吧”朱元璋不悦地指了指他的座位,又转向都察院佥都御使邓文铿:“邓卿,你怎么看”
邓文铿一向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循私情。就在今年三月,朱元璋的爱女安庆公主的驸马爷欧阳伦借奉旨派往陕西代天子巡禁私茶出境的机会,将十多万斤茶叶走私出境。
按大明律,私茶出境及关隘不察者斩。西安城遍传一首民谣曰:“驸马车队,私茶藏内;衙门庇护,官官相卫;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一朝案举,拿赃捉鬼。”然而,因为他是皇帝的姑爷子,满朝文武都装聋作哑,只有邓文铿挺身而出,弹劾欧阳伦。
朱元璋闻讯大怒,下旨将欧阳伦赐死,其他相关人等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邓文铿清正之名大噪于天下,开始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和重用。
但邓文铿弹劾不法固然不畏强权,这件案子他却很是挠头。眼下明摆着,刘三吾等主考官并未循私枉法,不该治罪。可是丁丑科考案若不能让北方举子和北方官员满意,势必要惹出更大的乱子。
科举做官几乎已成了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这件影响恶劣的案子不做出一个令各方满意的处理,北方的读书人和这些读书人背后的乡绅地主地方名流,统统都要得罪个遍,这大明天下还能不能稳当都是回事儿,这可不是邓文铿的长处。
他犹豫了一下,答道:“皇上,臣以为,或可再遣干吏,重新复审。”
朱元璋冷笑一声:“再审还要审到什么时候去郑沂,你说”
郑沂做官很有点传奇色彩,他是因为名声闻达于天子之耳,被破格提拔至京,从白衣身份一步提拔为礼部尚书的。
他是浦江人,家族从宋朝时候起一直到现在,已经三百多年没有分家了。人称“义门”,一家千余口人,长幼有序,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少有争端,朱元璋亲赐匾额“孝义家”。郑沂就是因此一步登天成为礼部尚书的。
这位礼部尚书根本不喜欢做官,也不大掺和朝堂上的事,见皇上问他,便躬身答道:
“皇上,北方学子文采逊于南方学子,这是不争之事实,可北方学子学识稍逊,朝廷更该鼓励提倡才行,若弃之不顾,则北方文教必然每况愈下,治一国如治一家,对弱小贫穷的族人,应该扶持帮助,让他尽能赶上其他各房的兄弟,岂能鄙视打压,不管不顾呢”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禁连连点头,欣然道:
“爱卿所言有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管南人北人,都是朕的子民,做君父的,就像一家长者,哪一房的子孙贫弱了一些,都想多多提携一些,帮衬一些,哪能因为他没了出息,就放任不管郑卿有什么好办法吗”
郑沂道:“说起北方,也并非全是文教薄弱之地,山东山西,向来文教出众,不逊于南方。
喜欢锦衣夜行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