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专门找资料了解了一下1964年派出考古工作队来到临淄的背景。早在1956年,发布了《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以山西为试点开始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当时通知各省先上报已知文物。”老闷告诉大家,实际上,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普查工作基本停滞。1956年到1957年间,各省公布了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后来把各地文物汇总出了一本书,收入文物7000处。1961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份名单只有180处文物,这是从全国7000处文物中选出来的。第一批文保单位名单收录的都是著名文物单位,“比如,这份名单上还有故宫,你就能想到这份名单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考古工作队更是汇集了全国最顶尖的专家学者,早在1961年,国家文物局派遣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研究员黄经略来到临淄,任命他为山东省文化厅临淄文物工作队的队长。到1964年,副队长杨子范正式带队来到临淄进行调查勘探,后来著名的考古专家张学海等人都是当时工作队的队员。这支考古工作队是国家文物局派遣到临淄的第一支考古队伍,可谓人才济济。比如,队长黄经略是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研究员,而杨子范和张学海则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一和第二任的所长。”老闷说,这支考古梦之队责任重大,困难重重----这是文物工作队面临的现实问题。
时间拖得越久,日子越煎熬。
这一天雨后,在杨子范的带领下,工作队一行人从县城(现在的齐都镇)出发,一直往东北方向走,走到河崖头村西边。当时河崖头村西边有一条村道,还有围子墙,围子墙已经不是很完整了。工作队顺着村西的村道往北走,走了不远,过了个水渠,水渠北边,有一片东西向的绿豆地。
“啊,河崖头村啊,我们最近刚刚去过。”老刚大叫一声,老闷没理他,继续往下说。
工作队雨后出门调查,一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文物被冲出地表,二则也可以看出当时工作队的压力。此时,工作队的钻探技工老马在绿豆地东边的路边,看到几块露出地表的骨头。
据称,1964年的时候,老马大概50来岁,他是河北派来支援考古工作队工作的一名钻探技工。在刚刚进入考古队的年轻人看来,同是考古队的专家,老马跟杨子范、张学海等这些专家浑身上下透露出的气息都很不一样,整个人十分神秘。
这个老马,名字就叫马伤柱。可以说,他就是发现临淄殉马坑的第一人!
当时的考古队员朱玉德回忆,马尚柱在临淄待得时间也不长,大概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就回河北去了。
“实际上他是受□□文物事业管理局委派,到这里来培训钻探技工的,这个人钻探经验很丰富,水平很高。”朱玉德是这么说的,老马的钻探经验十分丰富,这与他苍白的考古和历史知识形成了巨大差别。很多时候,他们在对出土文物上面文字进行辨识的时候,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考古队员却一声不吭。在专家们谈论齐国历史的时候,老马更是销声匿迹。
“哈哈,老马姓马,当然必须是他发现殉马坑。”老刚插话道。
“这个巧合的确很有意思,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有点不对劲的地方----这么多专家都在这里,为什么单单是老马发现并认出了马骨呢?也就是说,这根本不不是一个巧合。起码,老马对这些牲畜的骨头十分了解。”老闷说,当时所有专家还在猜测这些骨头是什么动物留下的?是老马很明确告诉大家,这是马骨。
除了那些带队的专家,很多不大了解内情的考古队员十分迷惑:这个老马到底是何方神圣?
“坏了!我知道老马是干什么的了,估计老宅里的秘密他应该已经发现了。”刘大夫大惊失色,他们至今还不知道老宅里有什么秘密,而老马已经带着这个秘密远走高飞了。
第8章 迷雾初散
“难道老马是个盗墓笔记里的摸金校尉?”老刚抢在刘大夫前面,把这个答案抛了出来。
“对,对,你没猜错,老马就是个盗墓的,也叫倒斗的,倒斗只是网络时代大家广泛接受的说法,当时大家直接就说他是干盗墓这一行的,什么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搬山道人,这些神乎其神的称号,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老闷说,老马是盗墓世家,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来过临淄,当时他们挖了很多地方,都是洛阳铲打进地里,探到东西之后,就开始向下挖,因为人手太少,洞口就小。有时候老马的爷爷,会用一根绳子把孩子送进去捞东西。
“那么小,就在古墓中打滚,老马这胆量得多么大!”老刚似乎有点羡慕。
“据张学海回忆,当时老马拿出随身带着的探铲,进行了初步探测,结果发现这块耕地下面都是马骨头。殉马坑,这里应该有一座殉马坑。”老马似乎在喃喃自语,这么大一个殉马坑,那就意味着附近将有重大考古发现,其实,殉马坑本身就已经是重大考古发现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考古工作队的人都很高兴,几个月的沉闷一下子被打破了,气氛顿时轻松起来。高兴之余,张学海进一步提出一个设想,这会不会是一座车马坑呢?
喜欢颜神物语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