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和颜沉鱼从廿四桥景区的东岸北行过一座石桥,这里统称为万花园景区。不远处有一院落,那就是静香书屋,是为了纪念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而建。
静香书屋是个半开放式庭院,东南北三面围以高墙,黛瓦粉墙。西面敞开向瘦西湖,对岸沿湖长廊成为借景对象。大门朝南,上嵌砖额“静香书屋”钱塘金农题。院中凿池,院北建屋。
书屋坐北朝南,是三间开的单檐歇山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檐下“静香书屋”四字集自金农漆书,其特点是体形瘦长,横粗竖细,撇钩飘逸。墨色乌黑,犹如漆成,故称漆书。
正门两侧的对联为八怪另一名人郑板桥所题: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屋前有宽廊,前筑临水平台。室内窗明几净,陈设古朴典雅。
书房内,松竹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令人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院内一泓池水居中,有满池的荷花与睡莲。清浅池塘,天光云影,湖水与园外水体联通。池西有芦苇数丛,蒹葭苍苍,古朴辽远。
这里围以黛脊粉墙,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是半舫,入口月洞门背面为半亭,北边出口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一个个的“半”,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
书屋前有荷塘一方,一艘石舫半入水中,画舫仅半舫,好似一艘停泊的游船。额曰“莳玉”,语出晋书列传。“阳雍标莳玉之祉”,宣扬孝道,好有好报。
半舫两侧为篆书集句联:山月映石室,春星带草堂。上联为王维诗句,下联为杜甫诗句,读此联。让人顿生登舫远行的冲动。
一条短廊连接石舫与静香书屋,近书屋处,廊间有“天然桥”,白石桥栏,桥廊悬有楹联:天上碧桃和露重。门前荷叶与桥齐。
立意宽阔高洁,一如静香,清幽致远。
半舫东南隅有一组黄石假山叠起,巉岩峭壁,高低错落,山顶有亭,下檐八角,上檐四角。名“半山亭”,与书屋南北呼应,亭联曰:月来满池水。云起一龟山。
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虽在晚年方始作画,但就连郑板桥也称誉道:“若论画坛稳基人,还让杭郡金冬心”。
因金农工于画梅,人称“冻萼一枝”,故院中随处可见腊梅、春梅;书屋、家具、栏杆上亦雕刻着梅花。就连院门的造型亦是梅花。有丽梅,必有静香。故以之名屋。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冬日里若能在此踏雪寻梅。或许也是最浪漫的吧。静香书屋原是“水竹居”其中一景,早年已毁,现已成为瘦西湖东岸自成一格的景点。
从静香书屋南返须臾,然后折往东北,便到了洛春堂。洛春堂原系平山堂旧名胜,早已毁圮,扩建瘦西湖万花园时被移用。洛春堂大门两侧悬有楹联:黄昏花影二分月;细雨春林一半烟。
在静香书屋东南隅,有一组建于低矮山坞中的独立庭院,环境幽静,建筑风格素雅恬淡。在修篁茂竹的掩映中,门厅西向,朝西向的主厅与北向厢房及一组折廊组成完整的庭院。
院内正中凿曲池,池上架平桥,池水碧波清澈,游鱼可数。庭院内外,广植牡丹、芍药、翠竹等花木;池畔廊边,有透漏空灵的湖石两峰,苍古的叠石映衬出花卉的艳丽,颇具情味。
洛春堂正厅单檐歇山,面南三楹,似乎是公园的小办公点。中挂洛春堂匾额,堂檐抱柱悬挂楹联:风前月下妖娆态;天上人间富贵花。元代学者吴澄撰,今人补书。
北向副厅,单檐硬山,檐下有廊,以短廊与主厅相接。南边《听雨》是书画的场所,檐下挂楹联:琴响三秋润,书声六月凉。扬州八怪汪士慎旧联。北区与副厅相对,是一座四角方亭,单檐攒尖顶,花窗为壁,对称布局中又有变化,两侧通连廊,组成庭院的围合。
《扬州画舫录》曰:“洛春之名,盖以欧公《花品叙》有‘洛阳牡丹天下第一’之语,因有今名。”
汪应庚《平山揽胜志》述:“(洛春堂)叠石于庭中,为秀峰层嶂。其上栽牡丹十数丛,露葩风叶,烂漫芳菲……”又说:“故以花名堂,颜曰‘洛春’,以为花之娱人,处处如洛之春也”。
宋哲宗元祐七年,苏东坡出任扬州知州,在一次赏花宴会上,面对满园盛开的芍药樱桃,填词《浣溪沙?扬州赏芍药樱桃》,其中“洛阳初夏广陵春”一句,赞美扬州春景媲美洛阳,初夏洛阳花事已了,而广陵的春色依然占尽fēng_liú,芍药开得姹紫嫣红,大有留住春光的劲头。
清代,洛春堂耸立在蜀冈之上:“洛春堂在真赏楼后,多石壁,上植绣球,下栽牡丹”,楼阁花木环绕。
考拉和颜沉鱼从洛春堂继续北行,则到了万花园重要景点之一簪花亭。簪花亭因历史上“四相簪花”的故事而得名,故事的主角是芍药的稀有品种金带围,它是扬州的市花——芍药中的精品。
宋代庆历年间,韩琦镇守淮南在扬州任“太守”时,曾专门种植芍药。有一年后花园中一株芍药忽然开花四枝,花色上下红、中间黄蕊相间,被后人称为“金缠腰”或“金带围”。
于是韩琦邀请了好友王珪、王安石、太傅陈升之一同赏花喝酒,高兴时每人还摘了一朵
喜欢他从末世来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