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落和颜沉鱼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但是却是构思最为精巧、独特。最富创意的一景。
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
宣石亦称雪石。来自安徽的宣城,体态圆浑,《园冶》中说它“逾旧逾白,俨如雪山也”。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
这里将宣石置于透风漏月厅北的南墙之下,三面有粉墙花窗,一面有厅堂,取背光之下,积雪未消的意境。其高出墙头的山顶虽因阳光的照射闪闪发光。却并未违背此处赏雪的主题,反而突出了冬山的山峰,增加了假山积雪的质感。
叠石者在这里对色彩的观察运用可谓细致入微,山脚又以白矾石铺成冰裂纹的形状来加深寒冬气象。
冬山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此地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
造园者将每一块宣石打造成一只只小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冬日是萧条而寂寥的。所以画理有“冬山惨淡而如睡”之说,可是谁又希望自己的庭院是这样的景象呢?
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
云落和颜沉鱼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山掇叠以贴壁为主。山脉余势延伸为花台,分植三株腊梅。几丛天竺和一棵老榆树,三株腊梅都是扬州名品,其中一株是“冬前素”,花期最早,在冬至前后开花。另一株为“扬州黄”,花瓣短圆,色泽也比一般腊梅更深,花期较冬前素稍晚。
还有一株是素心腊梅,立春前后才开花,所以从冬至到立春,整整一个冬季都是暗香浮动,梅雪相映。
而天竺在入冬后,叶与果实都转为红色,和山的雪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
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为了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在南墙之上造四排圆形孔洞,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每个孔洞直径约一尺,分布均匀,排列整齐。
冬为岁尾,令人自然的联想到它代表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不过在这里它可不仅仅传达了岁月的变迁,而是设计者最为独特也最有想像力的安排。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
冬山处于花园的最南边,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
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奏响了冬的乐章,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风音洞所在的位置按常规做法应该设置花窗,但宣石体态浑圆,形似雪堆,又间以杂色,如果用传统的磨砖花窗作为背景,会消弱宣石的质感,淡化雪意。
如果只用一段粉墙又未免显的过于单调,在这里造园者非常有创意的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圆”造成孔洞,即代替了花窗,又借来了“寒”风,真可谓匠心独运。
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冬,是四季的终篇,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冬山的西墙之上两个圆形的漏窗,延伸了我们的视线,透过这圆形的漏窗,春山的修篁石笋重又映入了眼帘。让人立刻产生“大地回春,周而复止”的联想。
令人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让云落和颜沉鱼忍不住为它喝彩!至此,你是否也会在心里轻轻的叹一声:“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丛在冬山的东面,秋山的最南,山与楼结合巧妙,楼也成了秋山最优雅的收尾。从山间石阶可直至楼上,此楼背依秋山,面南而立,楼上下共六间。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它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建筑式样也较简朴。
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东边粉墙设海棠花形大漏窗,隔窗是几枝纵不雨也簌簌的芭蕉,西边的水磨砖花窗是园中最大的一个漏窗,透过它,整个冬山的宣石、腊梅都尽收眼底,更为绝妙的
喜欢他从末世来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