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眼色地退下操练去了。韩嫣继续与李当户等人交流信息。
李广掌未央,消息自然可靠些,李家三兄弟此时便把朝廷动态又给报了一遍。这其中最大的事件,无过于新丞相的人选了——太常许昌做了丞相。空出来的太常之位交给了南陵侯赵周,而郎中令则由老实头石奋家的儿子石建担任,大理、大行令、内史,也都有了新人。
得,都是崇无为的,年纪还都不小,改变观念费了死劲了,尤其是石家,一向以恭谨著名,想让他们家的脑子转过来,真是难如登天,真是有得磨了。大家叹了一会儿,又巡视了一下营地,韩嫣便自回家了——他仍住在城外,城内的宅子只余吉利带着奴婢看守,住得远了自然不能留得太晚,况且庄子上还有正在整理的文件需要继续用功。
————————————————————————————————
次日朝会,韩嫣就正式露面了。他到场,大家并不惊讶,韩嫣复出并不是件秘密的事情,事先得到风声的人也不少,令大家惊讶的,却是复出后的韩嫣给人的感觉全不一样。大家略一寻思,也就释然了:少年得志,难免心高气傲。能与窦太后硬扛,自然是有风骨的,是咱以前没注意罢了。再者,经过前事历练之后,人,总是要长大的。于是,得出结论——这孩子长大了,长大了跟小时候就不一样了。这里面,韩则的舆论宣传,功不可没。
经了去年东宫一事,韩嫣的人气倒上升了不少,加之关于学说讨论的积累之类,如今他往大家跟前一站,倒有点不怒自威的感觉了。其实,如果大家前卫一点,可以用另一句话来形容:天然的强力冷气机,在四月初夏,为大家带来一阵地狱般的清凉。
朝会,尤其是现在的朝会,能有什么大事呢?众臣舞拜完毕,大家就开始大眼瞪小眼了。刘彻很无聊,大家也很无聊,只是大臣与皇帝想的不一样:多一样不如少一事,只要皇帝别再折腾大家也就老实地呆着吧,别再把老太太给折腾出来了,到时候朝上再洗一次牌,还不定得折腾成什么样儿呢?
本着这样的心思,大汉朝的朝会保持着安静的品质,一直沉默了一刻钟。
刘彻不耐了:“谁有事要奏?”
众默。朝上奏事也要讲究个品级资历的,不能丞相不说话,你一个郎官在殿外哭天抢地说有冤案,这不是明显的拆台么?起码,得静一会儿,见排在你前头的人都不出来了,你再说话。于是,大家的眼睛一级一级地从上往下看,三公没有说话的意愿,九卿也没人愿意站出来。
韩嫣见前面没人有奏事的意思,这才出列:“臣韩嫣有事要奏。”
刚一回来,就生事?半年来没有正事做只在朝上装雕塑的大臣顿时来了兴致,也都想知道韩嫣这回又要说些什么,他说的这些与皇帝有多大的关系,会不会对以后的朝政产生影响。
韩嫣奏请的事情却是大家都知道的——点校经籍。不管真也好假也好,窦太后是发了话让他做这个事情了,之前把他禁足,用的就是这个比较文雅的说法。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事做不得准,且不论当时韩嫣的名——忠孝之名与博学之名,那是两码子事,也不论他的年纪——这是个强行提前加冠的人,单说这样工作吧,这时的书籍,没有后世那样“浩如烟海”却也是“汗牛充栋”了,韩嫣又是个主张“兼容并包”的,各家学说都要理一下,并不是单治哪一家,单凭他一个人,怎么点得完?
如今,韩嫣回来了,他就借着这个由头,把这事又重新提了出来。不能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干,希望刘彻能够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参与。朝中无大事,如今有了个能拿上台面的,大家都来了热情。再说,点校经籍啊,得是多大的事儿?点完了,是要国家明令颁行,为后世之范的,做这样的事情,哪怕只是在点校组里挂个名,都是名垂青史的买卖。
韩嫣能得这个差使,一是因为他是最早用标点的,对标点非常熟悉,又因着献纸的功劳才得了这个任务,二是当日窦太后打发他回家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个借口,不然,他想进这个点校组,还真是没这个可能——年纪太小、资历又浅,新学说讲得不错,可大家点的是原来的旧书——遑论如今是他领衔主管此事。
之前韩嫣也跟刘彻说过这事,刘彻此时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既这么着,就着博学之士会同修订新书吧。”
整个朝会,也就这么一件大事儿,确定下来了以后,也就散了。这会儿,再没有人敢说“勿奏事东宫”了,未央宫的朝会散了,又去长乐宫报备了一下。
老太太最近被刘彻哄得不错,前日韩嫣又已经跟他报备过了,寻思着只要刘彻别动了她的根本,其他的,也就随这个孙子闹腾了,况且,点校经籍,也不是独尊哪一家,老太太对于韩嫣的政见,倒还算放心。
“成了,这事儿你们看着办吧,去寻些有真本事的,别找那些不安份的。”窦太后同意了。
“喏。”
韩嫣交给刘彻的名单里,是各家都有的,当然,此时最主要的还是偏向黄老与偏向儒家的,还有一部分是法家的——法家毕竟实用,想把国家治理好,没有法家还真不行。
刘彻看了名单,很想把偏黄老的全给划了去:“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让他们也分一杯羹。”
“臣此番是奉命点校经籍,这些书
喜欢伴君请大家收藏:(m.pbtxt.win),平板电子书更新速度最快。